眾所周知,瓷器收藏是中國收藏界最受關注的門類之一。近年來,隨著關注、收藏的群體越來越多,市場中藏品的流通量沒有減少反而“水漲船高”。對于這種異常的現(xiàn)象,我們不能說市場中流通的就沒有真品,但是必然也存在著一定數(shù)量的贗品。那么如何鑒別瓷器的真?zhèn)危统蔀楦魑徊赜咽紫刃枰獙W習的問題。
就鑒定來講,沒有捷徑可走。但是,有規(guī)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理智,就是我們獲取好方法好捷徑的基礎。如果沒有理性的東西,總想跳躍式的尋找途徑、撿些漏,我認為是最危險的。本文主要是論述自己在對古代瓷器“目鑒”過程中積累的心得——痕跡鑒別方法。
對古陶瓷的鑒定來講,從傳統(tǒng)上,不外乎對瓷器的胎、釉、款識、紋飾、燒造工藝、制作工藝、窯口特征幾方面來鑒定。有的書上或者有的專家在講課中,對一些時代特征的分析非常透徹,目前尚難以突破。但是,也很難讓人理解。為什么呢?應為所有結(jié)論完全憑自己的感覺所書。比如說,宋代定窯胎子非常致密,釉色非,摑,有牙黃色淚痕,摑櫟绞裁闯潭、致密到什么程度,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你認為潤、致密;我認為不潤、不致密;沒法比,無法量化。如果拿宋代定窯的胎質(zhì)跟明、清代相比,它肯定胎子不是很致密,燒造溫度沒有明清時期景德鎮(zhèn)窯瓷器的溫度高。
許多收藏愛好者反映,瓷器教科書上描繪的詞匯,讀起來非常動聽,卻很難理解。究其緣由,主要是感官的東西太多,缺少量化的標準,很難讓人掌握。古代瓷器年代的鑒定取決于什么?是鑒定者的感覺?是鑒定者經(jīng)驗的積累?還是鑒定者所掌握的科學方法?如果說三者都有,依然讓人難以理解。于是,不知何時鑒定者在神秘光環(huán)的照射下令人敬畏,不止讓同行迷茫,更讓藏友“敬仰”。由此看來,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各式鑒定證書能有這么大的市場了。
對古代瓷器鑒定是否真的沒有標準嗎?我認為,鑒定古代瓷器是有標準的,這個標準有廣義概和狹義兩種概念。
1、廣義的概念是類比法。比如說龍泉窯、越窯、臨汝窯還有鈞窯,每個窯在隨著它的早期、中期、晚期的發(fā)展進行類比;同時也可以各個窯之間相類比。由此,得出胎、釉、繪畫、款識、窯口及燒造工藝的鑒定方法。 關于這五個方面鑒定方法,我認為有關瓷器鑒定的書中已經(jīng)寫的很多了,這里不做贅述。
2、狹義的概念是痕跡鑒定法。是筆者在對古代瓷器鑒定過程中的心得。用觀察痕跡的方法去鑒別古陶瓷的真?zhèn),我以為這種方法屬于狹義鑒定方法概念的范疇。因為這種方法的特點有兩點優(yōu)勢:A、便于入門初學,不掌握基礎鑒定方法者應用;B、對具有鑒定古代瓷器能力者,有更上一層樓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