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顧名思義,指的是古人以瓷制用于睡眠的枕頭。作為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寢具,它有著一定的發(fā)展過程。它溯源于我國隋唐時期,至宋、元發(fā)展到鼎盛,風(fēng)行全國。
近年來,通過田野考古發(fā)掘資料可知,頻頻出土有青瓷枕、白瓷枕、青白釉瓷枕、釉下彩瓷枕、三彩瓷點彩瓷枕。枕的造型也是多種多樣。有元寶形、腰圓形、云頭形、臥女形、蛟龍形、孩兒形等,千姿百態(tài),浩如繁星。瓷枕上面的圖案裝飾,更是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繪有人物、花鳥、動物、詩文等。另有刻制枕人的姓氏,如“李家造”、“張家造”、“趙家造”、“陳家造”、“王氏濤明造”等,不勝枚舉。這些瓷枕的藝術(shù)裝飾,或雕、或塑、或繪、或刻,各顯其技,精美絕倫。不僅成為了人們極佳的日常生活實用器,同時又是很美的觀賞器,傳說清乾隆皇帝很喜愛定窯白瓷枕,曾親筆寫下了有名的詩句:“白定宋猶嫌有芒,干今火氣久消亡。故冝人器稱珍玩,便以堪吟著勾賞。荷葉不離身作被,椽材新與臥為床。曲肱卻復(fù)待人枕,樂在其中意難忘。”他把定窯白瓷枕刻畫得是何等淋漓盡致,韻味無窮。除此,據(jù)說瓷枕因為它有利于人休息和健身,不僅清涼爽適,去乏怡神,還有舒氣養(yǎng)心、明目益睛之功效,故一直都受到人們的青睞。
安徽望江縣博物館館藏的一件元代青白釉點褐彩瓷枕,呈元寶形,兩頭翹、中間平,高14,5厘米、長16厘米、寬12.5,青白釉,但較暗淡,缺乏光澤,胎體較厚,通體繪有點彩金錢紋,造型規(guī)整,點彩布局勻稱,顯得分外端莊精致(如圖)。
為何說該瓷枕定為元代器物?據(jù)考證:元代青白瓷,基本上是延續(xù)宋代青白瓷的風(fēng)格,但不同的是,那種粗獷的民族風(fēng)格卻是在一些瓷器上逐漸地體現(xiàn)出來了,如一是瓷器的厚度增加了,器型由宋代的輕巧挺拔變得厚重飽滿了;二是點褐彩,圖案為金錢紋;三是由于它的原材料由宋代的瓷石單一配方改成了瓷石十高岺土的二元配方,正因為配方的改變,使高岺土中的鐵質(zhì)含量提高了,因此燒造的瓷器,在胎的襯托下,略顯暗白閃青韻味,卻不如宋代的清澈透亮,玉質(zhì)感也不如過去了,色澤由青白逐漸向鵝蛋青(俗稱卵白色)演變,并開始在器物上貼上不少諸如梅花之類的附飾物——褐色點彩。這就是所謂元代青白瓷褐色點彩的特征。
總之,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從這件元代青白瓷枕的身上,無論是從審美還是歷史研究的角度上看,都能體會到當(dāng)時工匠們獨具匠心的巧妙構(gòu)思和精湛的制作工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