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5年中國瓷器雜項藝術(shù)市場行情,用“兩極分化,強弱不均”來形容再恰當(dāng)不過了。前些年曾在拍賣場上大出風(fēng)頭的明清瓷器在本年度表現(xiàn)極度低迷,成交總額、成交率和成交價均顯著下降,而雜項板塊卻異軍突起,金銅佛像、黃花梨、紫砂壺等專場受到買家的追捧,不僅成交價迭創(chuàng)新高,還奇跡般地誕生了數(shù)件五千萬以上甚至過億元的拍品,部分專場成交率達到100%,成為藝術(shù)品低迷市道中鮮有的亮點。
明清瓷器行情低迷
2015年明清瓷器行情可謂慘淡低迷,在春秋兩季藝術(shù)品拍賣中,值得稱頌的精品不多,僅極個別拍品表現(xiàn)驚艷,其中以香港蘇富比春拍中那件宋瓷青釉八方瓶最為出色。
在4月初率先開拍的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中,一件極其罕見的“日本珍藏南宋官窯青釉八方瓶”(圖一)大放異彩,被上海藏家劉益謙以1.139億港元的天價拍走、一件清乾隆時期的“青釉浮雕吉慶有余青花描金粉彩嬰戲圖八方瓶”也以6348萬港元高價成交;在中國嘉德春拍中,一件清乾隆“茶葉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欖瓶”以1265萬元成交、一對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鹿頭尊”以1035萬元成交、一件單色釉佳構(gòu)清乾隆“汝釉弦紋瓶”則以943萬元拍出;在北京東正春拍中,一件清乾隆“御窯青花折枝花卉紋六方瓶”以1127萬元成交、一件明永樂時期“御窯青花仰覆牡丹大折沿盤”以997.5萬元成交、一件清雍正“御窯青花礬紅‘飛龍在天’甘露瓶”則以845.25萬元拍出;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件明宣德“青花纏枝蓮大碗”以1667.5萬元成交;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清乾隆款“青花蒼龍教子穿蓮紋螭龍耳尊”(圖二)以超過5600萬港幣成交,另一件同期的“黃地綠彩云龍紋貫耳穿帶瓶”則以超過1800萬港幣成交。
明清重器春拍行情不景氣,到了秋拍仍不見有何改觀,值得稱頌的珍品少的可憐。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圖三)以6348萬港元成交;在北京東正秋拍中,一件明永樂“御窯青花葡萄紋花口大盤”以2070萬元成交;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一件“元青花龍鳳花卉紋獸耳罐”以1897.5萬元成交;在中國嘉德秋拍中,一件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紋雙螭耳抱月瓶”以1104萬元成交;在北京匡時秋拍中,一件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以713萬元成交;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藍料雙方框《雍正年制》宋體字款的清雍正“琺瑯彩赭墨梅竹圖碗”總算不負眾望,以8524萬港元的高價拍出;在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中,一件清乾隆“琺瑯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以1667.5萬元成交、另一件清嘉慶“粉青釉蓮蓬口瓶”以943萬元拍出。雜項精品閃亮登場
2015年明清瓷器表現(xiàn)實在讓人不敢恭維,但各類雜項珍品在本年度春秋兩季拍賣中異軍突起,表現(xiàn)之強出人意料,成為本年度拍賣最火的板塊,總算是為低迷的拍賣市場增添了些許光彩。在最早亮相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件非常珍稀的清代白玉“雍正御筆之寶”(圖四)受到眾多買家的追捧,最終以1.049億港元的天價被上海大藏家劉益謙拍下;在中國嘉德春拍中,“圣域莊嚴——金銅佛造像精品”專場139件拍品成交率高達92%,其中一尊帶有明確款識的“西藏16-17世紀(jì)銀質(zhì)紅帽五世夏瑪巴像以506萬元成交、尤其是“紫泥秋華——逸云齋珍藏”專場成交率達到100%,其中一件“何道洪制圣珠紫砂提梁壺”以149.5萬元拍出;在北京東正春拍中,一件民國三十七年由顧景舟制吳湖帆書江寒汀畫的紫砂大石瓢以2817.5萬元的高價成交;在福建東南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田黃石云蝠紋山子擺件”(重714克)以747.5萬元成交、一件印材印鈕俱佳的清代田黃石古獸鈕朱文“高瀨侍郎之章”(重61克)以172.5萬元成交;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件清康熙“陳鳴遠制素帶紫砂壺”閃耀拍場,以3162.5萬元的高價拍出,并打破中國紫砂壺拍賣最高紀(jì)錄、一件清乾隆“御制紫檀掐絲琺瑯?biāo){地百寶嵌四季花卉屏風(fēng)”以3047.5萬元成交;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極其珍貴的緬甸天然鴿血紅紅寶石項鏈(紅寶石重120克拉)(圖五)冠絕全場,以8000.6992萬元的天價成交。
在2015年秋季拍賣中,各種雜項精品延續(xù)著春拍時的強勁勢頭,表現(xiàn)更加搶眼,黃花梨、佛像、紫砂壺等精品器具受到藏家青睞,五千萬以上甚至超億元成交的拍品有所增加。在中國嘉德秋拍中,一件明末清初“黃花梨夾頭榫管腳棖獨板面大翹頭案”以2185萬元成交、一件明晚期“黃花梨夾頭榫帶托子嵌百寶獨板大翹頭案”以1035萬元成交、一座明永樂“銅鎏金金剛薩埵(原封底)”以920萬元拍出;在北京東正秋拍中,以單一標(biāo)專場形式舉槌的“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圖六)受到激烈競拍,最終以9200萬元的天價被明星收藏家楊子競得,不僅刷新了顧景舟本人作品拍賣最高紀(jì)錄,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中國紫砂壺拍賣新紀(jì)元、一件清乾隆“白玉雕十六羅漢插屏”以598萬元成交;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一件備受矚目的明永樂“鐵鎏金龍紋鉞刀”(圖七)以6670萬元成交,該件為迄今僅見的明代宮廷藏傳佛教法器的典范之作,可謂物有所值、一件明代中期漢地造像極品“明大勢至菩薩”以1564萬元成交;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枚重約15.04克拉的“枕形緬甸天然鴿血紅紅寶石戒指”,以1.418億港元的天價一舉刷新紅寶石單克拉世界紀(jì)錄;在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中,一座十四世紀(jì)釋迦牟尼像以估價待詢形式上拍,最終成交價竟高達1.035億元、一尊元代(十四世紀(jì))“交腳彌勒菩薩像”(圖八)以3910萬元成交,此外,一件清乾隆白玉雙龍鈕寶璽“太上皇帝之寶”也以7475萬元的高價易主。如此現(xiàn)象值得關(guān)注
長期以來,瓷器雜項一直是藝術(shù)市場非常重要的拍賣門類,也是各大拍賣行主打的重點,成交總額僅次于書畫板塊。尤其在近年來書畫精品“征集難”的背景下,瓷雜專場顯得更加重要?v觀2015年中國瓷器雜項拍賣行情,有這幾個現(xiàn)象值得人們關(guān)注:1、明清重器投資熱情下降。雖說今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藍料雙方框清代《雍正年制》宋體字款的“琺瑯彩赭墨梅竹圖碗”拍出了8524萬港元,但天價難挽藝術(shù)市場之頹勢,與前兩年相比,市場對明清瓷器的關(guān)注度逐步下降,五千萬元以上成交的拍品成了鳳毛麟角,以內(nèi)地兩大拍賣業(yè)巨頭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為例,這兩家拍賣行在春拍秋拍中成交價最高的明清重器僅一千多萬元,如此低的價格在前兩年是根本難以想象的。2、名家紫砂壺受追捧。雖說目前整個紫砂市場仍比較蕭條,宜興有一些工藝大師,有時一年也賣不掉一把壺,做壺和賣壺的都說生意不好做。但那些真正的雜項精品,卻并沒受低迷市道的影響,依然是拍場搶手貨。在本年度春秋兩季拍賣場上,顧景舟等名家紫砂壺備受追捧價格大漲就是不爭的事實。顧景舟作品迭創(chuàng)新高,連連打破紫砂壺最高拍賣紀(jì)錄,陳鳴遠、何道洪等紫砂精品也是風(fēng)光無限,可見在雜項收藏領(lǐng)域,精品至上觀念深入人心,真正的精品受市場影響較小。3、金銅佛像穩(wěn)步上漲。近年來,金銅佛像在拍賣場上異軍突起,價格穩(wěn)步上漲,在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中,一座十四世紀(jì)釋迦牟尼像以估價待詢形式上拍,最終竟奇跡般地拍到1.035億元的天價,據(jù)悉這是近年拍賣市場所見金銅造像中最罕見的一件精品,體量大、品相佳、工藝精湛,一直為世界頂級佛教藝術(shù)藏家所珍視,此次過億元成交說明了市場對于頂級佛像藝術(shù)品的需求與認可,佛像收藏正漸入佳境。4、特色專場成交率高。在本年度春秋兩季拍賣會上,一些頗具特色的拍賣專場深受市場歡迎,成交率相當(dāng)高。在中國嘉德春拍中,“圣域莊嚴——金銅佛造像精品”專場139件拍品成交率高達92%,尤其是“紫泥秋華——逸云齋珍藏”專場成交率更是達到100%,其中的名家紫砂壺悉數(shù)拍出,拍賣師斬獲白手套,這一切說明在目前的回調(diào)市道中,藏家更看重的是絕真、精品、流傳有序的拍品,只要上拍真正罕見的雜項精品,是不愁找不到買家的。5、市場變得越來越成熟。雜項板塊的走強給市場一個積極的信號,說明無論在怎樣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買家越來越重視拍品的質(zhì)量,在拍品中能看到多少價值,市場就會體現(xiàn)多少價值。市場越來越成熟,買家也越來越挑剔,說明目前市場正面臨轉(zhuǎn)型,藏家多年經(jīng)驗的積累,對于精品的追求和下手也是越來越果斷。藝術(shù)市場逐漸不再像以前那么瘋狂,而是漸趨理性、成熟。人們應(yīng)該改變買漲不買跌的習(xí)慣,學(xué)會適應(yīng)市場調(diào)整期,并把市場調(diào)整看做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