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景德鎮(zhèn)出產的青花瓷標志著其制作工藝發(fā)展的日臻成熟,故稱之為“元青花”,其瓷白中泛青、花青翠欲滴、典雅素凈,是“人間瑰寶”。那么,元青花瓷器收藏價值有哪些呢?
1、“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文人墨客賦予元青花的文化價值
元青花,其藍色的花紋與潔白的胎體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宛如一幅雄奇瑰麗的水墨畫,猶如意境深遠的人生寫意,濃淡相宜,從而“驚艷”了中國古時的文人墨客。
在古時,文人都是飽讀詩書的才子,常常借物來間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和抱負,文人們賦予元青花一系列的“隱喻”之意。如文人讀書時希望自己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成為優(yōu)秀的學者;通過讀書走上仕途之路后,便有“青云直上”的愿望;也渴望并且想做一個人民愛戴的“青天”;甚至在卸甲歸田之后,還希望能夠“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青”的寓意伴隨著文人墨客的一生的期望。
文人墨客賦予元青花特殊的文化價值取向,并為之書寫芳華,丹青妙手為之留下光彩,元青花瓷器就成為文人墨客的曲折表達理想抱負的器物。
2、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的產物——元青花的歷史價值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其后逐漸統(tǒng)一全國并打到中歐,使元代的版圖成為中國歷朝歷代最大的、橫跨歐亞大陸的超大版圖,其中必然會帶來大規(guī)模的異文化之間的交流碰撞,歐洲文化與華夏文化、草原文化之間開始互動互制、互啟互滲。
元青花出現(xiàn)以前,藍色并不是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色調,這取決于我們農耕民族的色尚,我們崇尚紅色和黃色,紅色是生命,黃色是根本。藍色,尤其是青花之藍在我們民族的文化審美中過去從未占有一席之地。而到元代,整個國家尚白尚藍,以藍、白為吉,這為元青花的生長、成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為迎合中東、歐洲的外銷需要,元青花瓷器呈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異域相。 蒙古族文化、伊斯蘭文化、漢族傳統(tǒng)文化共同促進了元青花的發(fā)展、成熟,元青花正是這一歷史時期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的結晶,這也是元青花的歷史價值。
3、開創(chuàng)了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元青花的藝術價值
元青花在中國陶瓷史上有特別重要的藝術價值,它是中國陶瓷史上第一次以手繪介入的記錄。自從有了元青花,瓷坯器型的主體地位與重要性退居其次,而器上繪制則成了主要價值的體現(xiàn)。
元青花,開始了中國傳統(tǒng)的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后的彩瓷時期基本上都沿循這一規(guī)律與價值取向。使明清的五彩、斗彩、粉彩、琺瑯彩等彩瓷的出現(xiàn)、繁榮成為現(xiàn)實,為中國陶瓷釉色增添了多種美景,也完善了瓷以記事的功能。
在清末民國時期在景德鎮(zhèn)有名的“珠山八友”,就是因為他們在瓷器上畫畫兒嶄露頭角的,這樣對手繪的重視超過對瓷器造型、工藝水平的傾向,正是從元代青花瓷的發(fā)明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