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房用品追捧成風的今天,清康熙筆筒是其中深受寵愛的極品,近年來卻成為市場追捧的對象,價格升幅驚人。在15年前北京瀚海首場拍賣會上曾推出一件清康熙青花“圣主得賢臣頌”筆筒,估價為60000~80000元,結果以30.8萬元成交,在當年尚未全面起步的拍賣市場掀起巨大的漣漪。
此后市場中陸續(xù)出現(xiàn)青花或青花釉里紅“圣主得賢臣頌”筆筒。其中一件出現(xiàn)在2008年北京瀚海春季拍賣會上,并最終以100.8萬元高價成交。十余年時間中,同類器物升值70萬元!
記者從市場中了解到,青花筆筒的快速升值主要發(fā)生在近5年間,原因是北京某大收藏家動用大筆資金大肆收藏坊間的清康熙青花筆筒,幾乎形成“壟斷”之勢。在基本“控盤”后,經(jīng)過深入研究,出版著錄,以此而掀起清康熙青花筆筒之熱。
市場細分程度提高
要避免“博而不深”
在瓷器收藏市場上,不少資金實力較強的企業(yè)收藏家也以這種手法大量收集某個小品種器物,因此形成大的收藏效應。如江浙某藏家就大量收藏民國“珠山八友”的瓷版畫,令其名聲大振,近年升幅可達數(shù)倍到十余倍。
曾有行家揚言,如果有大企業(yè)家愿意每年拿出1億元的資金,就可以“稱霸”瓷器市場,壟斷多個品種。這種理論上的假設建立在瓷器市場存量不大的基礎上;另外,隨著收藏市場的逐步完善,各種品種的細分越來越明顯,每個領域越來越窄。以文房用品為例,其中單是筆筒就包括了陶、瓷、竹、木、牙、石等品種。
市場細分程度提高,更要求收藏者達到“精而專”的標準。經(jīng)濟實力強的收藏者,自然可循上述“莊家”之法,獨專一門;普通的收藏者不要把收藏戰(zhàn)線拉得太長,既不能脫離社會的收藏主流,也要兼顧自己情有獨鐘的小門類,寧可專而不要博而不深。
筆筒是康熙時期較常見的一個文房用具品種,器壁多較厚。除了口底直徑相同的圓筒形外,還有撇口形、竹節(jié)式、束腰式等。
官窯筆筒上多寫長篇詩文,詩尾常用釉里紅篆書“康熙傳古”方章;民窯釉面泛青,多畫山水人物故事和花鳥圖,個別帶有紀年如“康熙二十年山水人物筆筒”、“康熙十三年山水筆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