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一出現(xiàn)在歐洲,就震驚了歐洲人,兇為它具有其他材料難以匹敵的精致耐用和潔白晶瑩。l500年至1850年間,隨著貿易新航路的出現(xiàn),亞洲、歐洲和美洲問有了直接聯(lián)系,中國瓷器成為了銷售到歐洲的眾多亞洲物品之一。特別是17世紀至18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瓷器的需求達到了頂峰。
中國瓷器雖然在貿易量上遠不及香料、絲綢、茶葉等商品,但它在歐洲的出現(xiàn)對于歐洲經(jīng)濟、社會生活、消費模式等都產(chǎn)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數(shù)百萬件中國瓷器,包括成套的茶具、餐具、酒具以及裝飾陳設用品等,通過東印度公司運往歐洲,經(jīng)過拍賣或私人經(jīng)銷,成為歐洲富庶家庭的必備物品。
這種貿易經(jīng)歷了從最初單純的中國瓷器的輸入,到歐洲人根據(jù)喜好定制瓷器的過程,與此同時,這種貿易也促進了歐洲制瓷業(yè)的發(fā)展,并開啟了歐洲人自制、模仿中國風格瓷器的熱潮。日前,筆者有幸參觀了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瓷之韻一一大英博物館、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瓷器精品展”,其問展出了兩館所藏的100余件中國外銷瓷和歐洲瓷器精品,中國風格和歐洲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呈現(xiàn)出了別具特色的瓷器風韻。
改裝增加身價
在元代和明代早期,中國瓷器很少為歐洲人收藏,隨著中國與歐洲直接貿易的開辟,商人們便開始在中東購買了一些具有中國明代中期風格的瓷器,并把它們帶回了歐洲。起初人們認為瓷器非常神奇,擁有特殊的性質,比如可以用來試毒,也有一些人認為它是由牡蠣貝殼制成的。正如17世紀中葉,英國作家、醫(yī)生和收藏家托馬斯·布朗爵士寫道:“我們并不完全了解瓷質的盤碟,通常認為它們是用泥土制成的。”
最早進入歐洲的中國瓷器都被看成稀世珍寶,購買和收藏它們的都是國王、王子、公爵等。而與其他奇珍異寶一樣,這些瓷器通常會加裝金、銀等貴重的金屬配飾件,不僅表現(xiàn)了其價值,也提高了其地位,中國瓷器也因此經(jīng)常獲得新的功能。比如,通過加裝一個或更多的金屬飾件,碗可能被改造成杯子,罐可能被改造成啤酒杯,軍持或花瓶可能被改造成執(zhí)壺等等。這些經(jīng)過改裝的中國瓷器變得實用而富麗。
歐洲定制紋樣
銷往歐洲的瓷器,裝飾圖案起初完全呈現(xiàn)出中國特色,隨著歐洲皇室貴族對瓷器的需求增加,西式內容的裝飾圖案逐漸增多,展現(xiàn)出了同時期歐洲的流行風尚。從16世紀至18世紀,中國開始根據(jù)歐洲顧客的要求或私人委托制作非中式形制和紋飾的瓷器。
版畫、藏書票、銀行券以及硬幣、陶瓷器、玻璃器、銀器等等,都被運到中國,成為瓷器作坊里陶工和畫工仿制的樣品。比如,版畫和素描作為瓷器紋飾的一個重要來源,除了諷刺和紀念主題外,受歡迎的還包括宗教題材、神話和寓言故事、歷史事件、求愛場面以及狩獵、豐收、海洋貿易等活動。
同時,定制瓷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裝飾著家族或企業(yè)盾徽的紋章瓷。在正式場合或私人用品,諸如餐飲、家具和絲織品等上加入紋章裝飾,這在歐洲具有悠久的歷史,是表明其社會地位和個人身份的有效視覺手段。16世紀至19世紀間生產(chǎn)的紋章瓷,大部分都是牧師、鄉(xiāng)紳、高級官員、銀行家或參與高利潤亞洲貿易的商人等定制的。現(xiàn)存的紋章瓷圖案數(shù)量驚人,僅英國就有至少6000種。
細審豐富多彩的歐洲定制瓷,有些對圖案來源的模仿惟妙惟肖,而有一些則呈現(xiàn)出中西雜糅的裝飾效果,透露出中國與歐洲文化交融的歷史印記。
效法中國風情
中國風格的陶瓷傳至歐洲后,其造型和紋飾也為歐洲人所效仿。從歐洲最早的瓷器生產(chǎn)開始,工廠主就是從中國瓷器中獲取靈感盼,他們不斷改變瓷器的造型和裝飾,供國王和貴族們使用。
歐洲人廣泛模仿兩種風格的中國彩繪瓷器,一種是以粉色為主的粉彩瓷器,另一種是以綠色為主的五彩瓷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歐洲人對中國瓷器的模仿和改進,總是為了適應歐洲市場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也暴露出歐洲入對中國傳統(tǒng)紋樣的一知半解,往往與日本和歐洲元素混合在一起。比如一些瓷瓶是按照日本清酒瓶的造型制作的,但上面卻裝飾著中國的浮雕紋飾。此外,由于當時很少有歐洲旅行者到過中國,遙遠的距離和完全的陌生感使得歐洲人對中國充滿了各種虛幻的想像,而這種想像也具化為寶塔、漁夫、鸕鶿、梅花、牡丹、菊花、鳳凰等等元素,成為歐洲瓷器上司空見慣的紋樣。
有相關問題需解決可以聯(lián)系小編微信:18521599346 歡迎前來咨詢。槟愕牟仄疯b定評估) 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