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wǎng) 山西(微博) 綜合編輯 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山西的地名中常常含有“窯”字:窯頭、北瓦窯、楊家窯、朱家窯、石子窯……
窯與采掘、燒造有關。自古以來,山西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手工業(yè)發(fā)達。以陶瓷為例,山西制陶業(yè)可追溯到一萬年以前,其作品傳承綜合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具象審美,融合了農(nóng)耕文明和游牧文化,一筆一畫,將刀光劍影、鼓角爭鳴,寫實于陶面,寫意于匠心。
緯度,晉中有一間工作室
從“晉中北”下高速走不遠,就是晉中市北胡村。王向陽工作室由一個小學校改造而成,同時是晉中學院美術學院實習基地。工作室里擺滿了磚雕、明清桌案、老式門窗、黑釉大缸、老窯瓷碗。“你看這些造型多漂亮,這幾年有點收入,都買了這了。”王向陽說。
王向陽,1993年就讀于山西師大美術系油畫?,在陶藝專家張堯的影響下,轉攻藝術類陶瓷創(chuàng)作。作品多次獲獎,代表作《故鄉(xiāng)的云》《記憶片段》《山雨欲來》《痕》等等。“以前不屑于做實用器,覺得那是工匠才干的活兒,愿意在純粹的陶藝方面下功夫,表達個人思想,覺得咱是學院派么。”王向陽直截了當。一年前,他受到山西古代黑陶窯變瓷器制作技藝的啟發(fā),一頭鉆進仿古黑釉瓷器的制作當中,不能自拔。
于是,有了這滿屋子的碗、盞、壺。
態(tài)度,燒陶有一段不了情
王向陽骨子里喜歡畫畫,“你說為什么雙眼皮就比單眼皮好看?”他拋出一個問題。接著解釋說,從西方透視學原理分析,雙眼皮多了一條線,在線條下,光線自然形成陰影,使面部更有立體感,更有美感。
上大學時,老師常常拿著一本《瑞麗》雜志,封面上有孿生姐妹模特,老師讓學生們臨摹寫生,從中觀察其中細微的面部差異,最終分清楚誰是姐姐,誰是妹妹。“還有調(diào)色,我原來學油畫,對色彩特別敏感,暖綠、冷綠怎么區(qū)分?怎么調(diào)出‘高級灰’?都需要訓練。最終,這些基本功對陶藝創(chuàng)作起了很大作用。”
山西陶土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當年,老師張堯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yè)后,就是看中山西這塊藝術沃土,才到山西師范大學任教的。師從張堯以后,王向陽的藝術世界一下子打開了,受到北方山脈形態(tài)的啟發(fā),他在青花瓷上描摹遠山、緩坡,遠看山色如黛,近看竟然是一粒粒靈動的圓點,那么聚集著、可愛著。
王向陽敬佩著名陶藝家姚永康先生,姚先生做出了具有民族意味的現(xiàn)代陶藝作品。他是他的標桿。
溫度,茶里有一股煙火色
只一年時間,王向陽的黑釉順利出窯。有時候等著成批燒制,一個月里不停地噴水,以防止器皿開裂。在景德鎮(zhèn)的時候,他一天只能畫兩件青花瓷瓶,別人的成品可以堆滿一桌子。他承認:“我太慢,沒辦法。”
王向陽發(fā)現(xiàn),山西在宋代就能做出兔毫和油滴,但山西身處內(nèi)陸,交通不便,因此陶瓷用品市場狹小。而福建沿海貿(mào)易發(fā)達,建盞制作很快實現(xiàn)規(guī);隹诘饺毡,成為名品。王向陽不服氣,一直不服氣。
山西黑釉窯變瓷以兔毫和油滴最為常見,山西博物院收藏有兩件金代山西窯燒造的油滴釉碗,其技法較之建盞并不弱。從胎釉上看,山西黑釉窯變瓷多為灰胎或土黃胎,胎質(zhì)較粗疏,釉薄亮黑;福建建窯胎質(zhì)堅硬,胎色赤黑,釉厚漆黑。
“嘩啦”一聲,王向陽拉開兩個抽屜,里面是他燒制黑釉茶具的殘次品,兔毫、油滴,或如星子,或如閃電,每一個都經(jīng)歷了天時地利人和,每一個都在某個溫度的瞬間窯變成色。它們也屬孤品,卻只能成疊地躺著。附近,被精選出的成品光彩奪目。勝者為王,然而,敗者必須為寇嗎?
勝者的背面底部,會打上兩個篆體字“向陽”。
氣度,中國有一個山西窯
作家唐晉曾與瓷器鑒賞家雪野有過一段對話認為:山西南部窯口至太原為界,瓷器胎質(zhì)細密輕巧,造型秀雅,有中原漢文化的傳承。太原以北至大同、陽高,瓷器胎質(zhì)粗疏厚重,造型粗獷,帶有游牧文化的氣息?傊,山西南部瓷器紋飾大都寫實,刻畫細膩,而北部的紋飾大都寫意、豪放,一只鳥可以一筆而成,有大樸大拙之美。
明代大移民時,山西制瓷工匠被迫遷徙南下,制瓷技術傳播開來,快速推進了景德鎮(zhèn)瓷器的一統(tǒng)天下。因此,山西人對景德鎮(zhèn)瓷器成為瓷業(yè)霸主,功不可沒。
陶,掘于深山沃土,運于阡陌城鄉(xiāng),熔于氤氳升騰,凝于范式造型,陳于殿堂桌案,易于販夫鬧市。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