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中國嘉德春拍中,一件清代的黃靈岫雕瓷硯山(圖1),估價50萬至8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101.2萬元。此作施鐵褐色釉,釉色和造型皆仿天然靈璧石,惟妙惟肖。器表嶙峋,滿布皴褶、紋路與凹坑,硯山高絕,兀立崢嶸,石勢縱恣,又有險峻幽壑、貫通透洞穿鑿于其中,于方寸之間收攝大化山水,意境高超,可謂巧奪天工矣。
雕瓷精品力作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出現(xiàn)必然受到藏家的激烈追捧。從目前拍賣市場的行情來看,最高價是在2001年誕生的。當年香港蘇富比推出的一件清乾隆雕瓷仿漆萬花天球瓶(圖2),成交價達到了1084.275萬港元。這在當時已經算是一個天價了。它的珍貴之處在于高浮雕裝飾富麗堂皇,工藝要求極高。為了達到逼真的視覺效果,花瓣和葉片邊緣處均纖薄如紙。在進行雕刻的過程中,瓷胎太濕不易成型,太干不易雕刻,時間要求極其苛刻,只有手藝高超、經驗豐富的技師才能較為熟練地進行操作。在燒造過程中,由于高浮雕使得胎體薄厚不均,極易出現(xiàn)窯裂現(xiàn)象,故在眾多雕瓷作品中,很難找到一件十分完美的作品。這種燒造缺陷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難以避免的,因此常見的清代雕瓷工藝多為小件。在如此大器上采用高浮雕裝飾,工藝要求十分嚴格,器物雕工近乎完美,足見技師的高超工藝,可謂乾隆朝雕瓷技術成熟時期難得的佳作。在瓷器的制式上,人們常說“大器難成”,這是因為在成型和燒造過程中,大型器由于自身和人為因素,都極有可能被損壞,成功率很低。而如此大件的高浮雕大罐的燒制更是難上加難。整件器物通身紅釉,釉色純正飽滿,發(fā)色自然天成,達到了與漆器色相統(tǒng)一的色調,可見當時工藝之精妙。
清代,雕瓷已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并誕生了許多名家,像陳國治便汲取了前人的雕塑精華,將文人的藝術精神融入創(chuàng)作之中,有別于普通工匠的雕瓷。在2012年的拍賣會上,一件陳國治作黃釉雕瓷山水人物大筆筒,成交價達到了69萬元。筆筒作竹尊式,竹節(jié)橫膜為底,厚壁寬足,口、足陰刻釘點,綴飾竹理。外壁深浮雕山水人物,內外滿施黃色釉。題材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池上篇》的詩境。畫面中,山勢悠遠詭譎,峰巒起伏莫測,有古松攀蘿、垂柳搖曳、棕櫚挺勁。間設荊籬老屋,僅設一桌二椅,籬外臥牛吠犬,老者杖藜攜幼,船夫撐篙來訪。一幅世外桃源的動人景致,正是陶淵明辭官退隱、構筑南山、安貧樂道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