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俊朗、清爽,具成長感,對應清新文化和時尚文化。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南窗輕睡起,蕭颯風雨聲。
在鳳翔縣城東約5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叫六營村的村子,該村3組不過60多戶人家,別看戶數不多,村子不大,多次與中國郵票結緣的泥塑作品就是從這里走出的。從2002年泥塑馬成為當年生肖特種紀念郵票造型以來,鳳翔泥塑與中國郵票結下了不解之緣。之后的5年里,泥塑羊、泥塑猴、泥塑雞、泥塑狗,乃至2007年的泥塑豬等造型,或者成為特種生肖紀念郵票主圖案,或者登上特種郵票集郵冊封面、底面,或者出現在中國郵政有獎賀年卡、賀年信封上……
如今鳳翔泥塑已遠銷海外,同時每年有著大量的到訪者,參觀、購買,村年人流量可達十萬人,其傳承地六營村,也被評為陜西省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鳳翔泥塑如鳳凰展翅翱翔天空一鳴驚人!“泥塑世家”不同尋常的“傳家寶”
在鳳翔老輩泥塑藝人中,胡深先生可算是目前健在的最優(yōu)秀、最有代表性的了,F為民間藝術研究員的胡深出生于上世紀30年代,自幼隨父胡克勤先生學習當地傳統(tǒng)的彩繪泥塑藝術,70多年里,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胡深大膽創(chuàng)新,形成了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其作品泥塑馬曾榮登2002年國家生肖郵票。胡老的兒子胡永興、胡永路,女兒胡小紅傳承了泥塑藝術的精湛技藝,也都是泥塑制作的高手,胡深一門被譽為“泥塑世家”。
“干咱這活真是土里刨金呢!”胡老先生的老伴胡鳳忠坐在炕上一邊在給手中的泥塑豬上色,一邊給記者說。胡大媽今年76歲了,12歲開始學習制作泥塑,當時家里窮,做泥塑主要是在附近的靈山等古會上換取糧食、雞蛋等養(yǎng)家糊口,F在日子好過了,但這么多年始終沒有丟下這門手藝,并將其傳給自己的兒女。女兒胡小紅5歲時跟隨父母學習泥塑,14歲開始使用長畫筆進行創(chuàng)作,2006年曾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的民間藝術一等獎。
胡深的大兒子胡永興更不遜色,自幼隨父研習傳統(tǒng)彩繪泥塑藝術,大膽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他創(chuàng)作的“最牛的牛”長3米,重1噸,曾在中國楊凌農業(yè)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展出,作品在國內外獲得過多項殊榮,泥塑雞被設計為雞年特色郵票和首日封圖案。
成功的作品來源于歷史的積淀。在胡深先生家中,記者看到了胡家的傳家寶——一尊泥塑坐獅,雖年代久遠,底部有些殘缺,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一雙眼睛為紅瑪瑙所制,特別耀眼;體表光亮、滑溜,猶如石雕一般。“這個寶貝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是實心的。獅子眼睛一成紅色就成神了,所以這是長命獅,是保佑小孩子們的寶物。”胡深老人一邊撫摸著“寶物”一邊向記者介紹,胡大媽補充說:“前兩年曾經有幾個外國人要買這寶貝,說是要多少錢給多少錢,你想,咱能賣嗎?”鳳翔泥塑走出家門走向市場闖世界
提起鳳翔泥塑,就不得不提胡新民。“在民間藝術與商品營銷接軌中,胡新民作為一個民間藝人是最成功的。”有人這樣評價胡新民。1965年出生的胡新民從小受鄉(xiāng)土藝術的陶冶和祖?zhèn)髂嗨芩囆g的熏陶,中學畢業(yè)后,全身心投入到民間藝術的沃土之中,隨父母專業(yè)從事祖?zhèn)魉囆g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在傳統(tǒng)品種上先后發(fā)掘了20多個規(guī)格的180多個新品種,而且在制作工藝上有所突破,先后在國內外多次講學,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博覽會。從2002年到現在,胡新民組織生產的泥塑遠銷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以及我國港澳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在工藝方面,胡新民潛心鉆研原料配方,在“摔不爛”上下工夫。經過多次失敗后,1996年,他在過去的“板板土”原料中加入糯米漿和桐油,并用棉花代替過去的紙漿,按一定比例調配,大大增強了泥塑的韌性和耐久性,使其具有1個小時在水中泡不壞、越放越堅固的特點。同時,用石膏模具代替了老式泥模具,不僅解決了泥塑在生產過程中誤差較大的問題,而且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使工作效率提高10多倍甚至數十倍以上。造型方面,傳統(tǒng)泥塑集中在掛虎、坐獅之類,只有簡單的七八種,很難反映豐富多彩的生活,也不太適應當今的市場需求,胡新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和理解,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品種和造型,先后增加了斗牛、12生肖、各種人物等,達到了目前的100多個品種,可謂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胡新民還一改用麥稈包裝泥塑的做法,全部使用規(guī)范制式、美觀大方的包裝盒,為泥塑大量走向市場奠定了基礎。此三大創(chuàng)新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村里的泥塑制作者紛紛效仿,泥塑的質量和生產規(guī)模大大提高,使鳳翔泥塑在2000年以后開始步入輝煌。鳳翔泥塑的歷史故事
近年來鳳翔彩繪泥塑主要分布在城關鎮(zhèn)六營村及周邊地區(qū)。鳳翔泥塑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據說,明朝的時候,朱元璋軍隊一部中的第六營兵士屯扎于此,這個村便命名為“六營”。這些來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藝,閑暇無事,就和土為泥,捏制各種形態(tài)的泥活兒當做玩具,并且彩繪示人。后軍士轉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藝,利用當地黏性很強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繪,然后到各大廟會出售。當地老鄉(xiāng)購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護生、辟邪、鎮(zhèn)宅、納福。
鳳翔泥塑的工藝程序為制模、紙筋、入泥、脫胎、掛粉、勾線、彩繪和涂漆。鳳翔泥塑制作方法簡單易行,造型生動,色彩別具一格。其用色不多,以大紅大綠和黃色為主,以黑墨勾線和簡練筆法涂染,對比強烈,使人愛不釋手。鳳翔泥塑已成“中國名片”
從2002年泥塑馬成為當年生肖特種紀念郵票造型以來,鳳翔泥塑與中國郵票結下了不解之緣。2002年、2003年,鳳翔的泥塑馬、泥塑羊連續(xù)兩年被國家郵政總局郵票設計司確定為生肖郵票主圖案;2007年胡新民設計制作的“福壽豬”,不僅被選為2007年中國郵政有獎郵資明信片的主圖,還再次榮登2007年中國生肖郵票。2006年5月20日,鳳翔泥塑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陜西省鳳翔縣的胡深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2011年,鐵道部發(fā)行兔年生肖紀念站臺票套冊(16枚),采用鳳翔藝術家胡永興制作的“泥塑彩兔”形象,共計16枚,限量發(fā)行16000套。同時選取其中一張票面配套制作3000枚銀質生肖紀念站臺票,以供收藏鑒賞。
首席記者楊立充滿想象力的民俗藝術
在數百年的歷程當中,泥塑作品不斷的繼承和發(fā)展著,眾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泥塑作品都得以不斷傳承,尤為典型的是虎的形象。然而令人驚異的是,當初鳳翔六營村的泥塑藝人從未見過虎的模樣,他們卻憑借自己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了民間百姓心目中大美無邊的理想老虎的形象。這所有虎的造型都與虎的原型有著很大差距,但無一不具虎的神韻和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