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 銅胎掐絲琺瑯八珍一套
明中期 銅胎掐絲琺瑯葡萄紋沖耳爐
核心提示:梅西耶夫婦鐘情于中國的景泰藍,并以一生之力收藏。在他們看來,中國古典藝術博大精深,青銅器歷史深遠,陶瓷的文化內涵復雜,唯有帶著濃烈色彩,又有異域情調的景泰藍顯得直白。
比阿特里斯·梅西耶夫人(Beatrice Mercier)在來北京參加保利藝術博物館舉行的“錯金縷彩——法國皮埃爾·梅西耶(Pierre Mercier)藏掐絲琺瑯器特展”之前,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能否將采訪安排在行程的最后一天,她希望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去看看這座古老的都城,感受一下它的氣息。梅西耶夫人年近80歲,此前,她與已過世的丈夫皮埃爾·梅西耶先生都從未來過中國,但他們卻收藏了上百件的中國景泰藍。
“我們的故事是從一只小茶碟開始的……”梅西耶夫人向我娓娓道來,“很久以前,我丈夫皮埃爾還很年輕的時候,曾認識一位中國人,他們倆交情非常好。有一天,這位中國朋友要回國了,送給皮埃爾一只小茶碟作為禮物。當時我們并不知道它是19世紀后期制作的琺瑯器,只是覺得很好看,就一直擺在家里。”對于梅西耶夫婦來說,這是一份熱情而樸素的開端。其實,在上個世紀,梅西耶家族里一直都陳設著各類中國藝術品,使用的碗碟都是19世紀從中國出口到歐洲的外銷瓷。
古潤熙(Cedric Curien)是梅西耶夫婦的收藏顧問。他介紹說,收藏對法國上層社會的人來說,是由來已久的一種習俗。在17世紀,他們收藏歐洲的藝術品,到18世紀開始追求中國的東西,所以在很多的法國家庭中,能看到很多歐洲和中國的古董。梅西耶家族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最初,梅西耶夫婦并沒有明確的收藏目的,只是對古舊的東西有興趣,他們會收藏古典音樂老唱片、1860到1880年的歐洲風景畫、各個時期不同版本的郵票。直到1988年的一天,他們到巴黎旅行,路過一間專營亞洲古董藝術的精品店Eymery,櫥窗里擺著一套清中期的銅胎掐絲琺瑯八珍,比阿特里斯·梅西耶夫人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八珍”,為佛前供器,藏文稱之為“八吉祥相”,即由法輪、法螺、寶傘、華蓋、蓮花、寶罐、金魚、盤長8種法物組成。其中法輪代表佛說大法圓轉,萬劫不息;法螺代表菩薩果妙音吉祥;寶傘代表張持自如,曲覆眾生;華蓋代表遍覆三千,凈一切樂;蓮花代表出五濁世,無所染;寶罐代表福智圓滿,具完無漏;金魚代表堅固活潑,能破壞劫;盤長代表回環(huán)貫徹,一切通明。
這套八珍成為梅西耶夫婦的第一件銅胎掐絲琺瑯器藏品。“當時就覺得這個東西太漂亮了,但我們對它并不了解。店主人杜尚(Michel Duchange)很細致地為我們解釋所有的疑問。”杜尚是與英國的斯皮爾曼同時代的歐洲老一輩著名的古董行家,他們從“二戰(zhàn)”前就開始學習中國古董,那時候歐洲對中國古董的很多認識都是從他們這里獲得的。杜尚尤其擅長銅胎掐絲琺瑯器,他的耐心講解把梅西耶夫婦帶入了專業(yè)而嚴肅的收藏領域。在這之前,中國古董在梅西耶先生的記憶里是各種小碎片,如今湊在一起形成了整體。
古潤熙是杜尚的學生,他在一旁向我補充道:“80年代,歐洲的中國古董價格非常低,不是今天這種概念。那時在歐洲所見到的古董,幾乎都是上世紀或更早之前隨著家族延續(xù)下來的,它們沒有被暴露在外,也沒有暴露給中國的行家,所以價格完全是那些真正愛這些古董的收藏家們心里愿意付出的。”
皮埃爾·梅西耶住在意大利,從事保險行業(yè),是法國和意大利商會的主席。因為工作關系,需要經常在國外出差,這也為他們的收藏帶來便利。他們常會在旅途中尋覓古董,勃艮第、波爾多、尼斯……都留下了他們的美好時光,也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回憶。梅西耶夫人指著一件明早期的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花卉三足鬲式爐讓我看,這只爐造型作仿古設計,以青銅器鬲的樣貌為形,樣制規(guī)矩,體例規(guī)范。器表以掐絲琺瑯施繪裝飾,腹身中央以紫釉為地,上繪纏枝蓮花造型。梅西耶夫人說,這是她最喜愛的一件。當時在法國一個拍賣行出現(xiàn)后,他們非常喜歡,可覺得競標時一定會有特別多的人爭。當他們準備好大把錢趕到現(xiàn)場時,發(fā)現(xiàn)整個場子空空。原來,法國經常有大罷工,恰巧這幾日趕上航空公司罷工,要競拍的人都坐不上飛機來不了現(xiàn)場,于是梅西耶夫婦用很便宜的價格買下了這只香爐。
“這就是你們中國人常說的緣分吧,一個很棒的結果。”梅西耶夫人笑著說,“當然,這時我們已經學徒出師了,也能像獵人一樣,遠遠地就能嗅到獵物。對于景泰藍,一看顏色,就知一二,還有就是上手后的分量感。這是不斷練習,熟能生巧的一個過程。”同所有剛剛起步的收藏家一樣,皮埃爾先生以喜愛、激情和直覺開始建立他的第一批收藏,漸漸地,隨著藏品增多,他意識到建立一套高質量的古董收藏面臨的挑戰(zhàn)要比他預想得多。藝術品的質量、真?zhèn)涡、罕見度成為建立一套?yōu)秀收藏的基本原則,而通曉其間的真諦,只有擁有淵博的知識才能達到。在梅西耶初入道的那些日子里,古董收藏領域的專業(yè)知識還是一些深藏不露的天機,唯有那些圈內的少數(shù)專家才相互交流,而且文獻書籍都很缺乏。杜尚為他們的收藏起到了關鍵作用,在遇到一些稀有的琺瑯器時,都會給梅西耶夫婦打電話,邀約他們一起鑒賞,在這個過程中,梅西耶夫婦的眼力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在近10年的拍賣中,可以發(fā)現(xiàn),好的銅胎掐絲琺瑯器大多數(shù)是由歐洲收藏家提供的。古潤熙說,對歐洲人來說,中國古典藝術浩瀚,瓷器太難懂,學習起來很困難。其他藝術品文化內涵又那么強,唯獨掐絲琺瑯器從造型、重量、顏色等方面都更直白一些。梅西耶夫人在一旁補充道:“它們的色彩濃烈,有著異域風格,就是陽光燦爛的感覺。我最愛它們的藍色。”
梅西耶夫人的感受或許最能代表歐洲人的偏好。掐絲琺瑯本是外來物種,是元朝時從阿拉伯地區(qū)傳進中國的。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論》在“大食窯”條目下有記載:“以銅作身,用藥燒成五色花者,與佛郎嵌相似,嘗見香爐、花瓶、盒兒、盞子之類,但可婦人閨閣之中用,非士大夫文玩清玩也,又謂之‘鬼國窯’。”“大食”是過去對阿拉伯地區(qū)的一個統(tǒng)稱,“鬼國窯”則是一種蔑稱。中國人的面目都是比較平和,輪廓沒有阿拉伯人突出。元代景泰藍傳入中國有兩個階段:第一是實物階段,通過貿易,把景泰藍實物直接傳入中國;第二是技術進入中國。中國人聰明,對于外來的物品,只要是喜歡,一定會琢磨出它的技術,自己燒制。景泰藍雖然是外來藝術,但經過元、明、清三朝皇家的推崇,再加上工匠的不懈努力,使它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一朵奇葩。
中國的掐絲琺瑯工藝與歐洲有著幾個世紀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金屬掐絲工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在希臘大陸、羅德島及塞浦路斯發(fā)現(xiàn)的最早掐絲物品是公元前13世紀邁錫尼時期的首飾,拜占庭時期琺瑯工藝品很常見。一些極為罕見的作品,如瑞士阿古姆的圣莫里斯修道院所藏的金質琺瑯壺和圓頭飾釘,如今都是世界上一些重要博物館的館藏珍品。歐洲人最早接觸掐絲琺瑯器是在17世紀,荷蘭商人將其帶到歐洲,但是這些器物并沒有在當時受到重視。
事實上,一直到了19世紀,在歐洲的公共收藏機構和私人收藏者才開始大批收藏中國的掐絲琺瑯工藝品,它也進而成為一種真正的時尚。應法國歐也妮(Eugenie)皇后的要求,1860年巴伯蒂埃納(Barbedienne)工坊創(chuàng)作了大量分枝吊燈和煙囪配件。隨后,在186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瑞博(Reiber)、法萊茲(Falize)、馬特茲(Martz)等首飾制造商和巴伯蒂埃納、克里斯多夫(Christoffle)等藝術品制造商也都推出了他們的掐絲琺瑯作品。布士隆(Boucheron)同樣使用了掐絲琺瑯工藝,但又在其中加入了日本工藝的元素?娠@而易見,不論怎樣的藝術風格,所有的這些手工制造者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國掐絲琺瑯的制作工藝。
現(xiàn)在,梅西耶夫人已經不再購買任何藝術品了。她說:“收藏是兩個人共同的愛好,它讓我們之間更加的親密與相愛。如今,皮埃爾已經過世,我們有過最美的時光,就將那點私人的甜蜜留在記憶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