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窯之一。亦稱“建安窯”、“烏泥窯”。窯址在福建建陽縣水吉鎮(zhèn)。以燒黑釉瓷聞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jié)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也有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致美觀。釉下毫紋,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就成兔毫之狀。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為貢瓷。
圖:臺灣鹽水燒新品天目黑釉白祥鶴紋8頭高檔功夫茶具
在建窯黑釉盞盛名的影響下,各地的仿燒者甚多,黑釉盞的胎含鐵量高,一向有“鐵胎”之稱,胎體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質(zhì)粗糙堅硬,露胎處色沉而無光。造型多樣,有大小斂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兒淺,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質(zhì)剛潤,釉色烏黑;器物內(nèi)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無釉而露胎。釉面有明顯的垂流和窯變現(xiàn)象,有“兔毫”、“油滴”和“曜變”及“鷓鴣斑”等著名的品種。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幾十處瓷窯外,還有江西的吉州窯,四川、陜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窯口都有仿燒的,形成了以建窯為首的建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