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藝術品市場不斷出現天價震驚著人們,投資者需提防藝術品市場的系統(tǒng)性風險,F階段中國國內的藝術投資,在給予藝術品市場更多流動性資金的同時,也給藝術品市場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行情的不穩(wěn)定或過度波動。
藝術品市場周期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日本經濟泡沫破滅、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都曾一度導致藝術品拍賣市場低迷。經濟蕭條時蘊含無形價值和精神財富的藝術品面臨更大的貶值風險。有2007年的寒冬,也有2009年的井噴,我國藝術品投資市場在周期性的運行中似乎又迎來一個春天,在通脹預期、民富收藏等大背景下,導致周期性的景氣市場,但仍需謹慎投資,F當代藝術品系名家大師所作,作品保真,升值空間大。相比藝術品文物來說投資較少,適合大眾收藏。
圖:建黨90周年瓷器中華偉業(yè)圣尊
在全球文化價值整合過程之中,收藏家的影響也呈現出越來越大的趨勢。因此,在全球資本化的背景下,藝術與資本的關系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從中國藝術品市場來看,藝術投資的理念已經從意識啟蒙逐漸成為了某種共識與行為實踐。
藝術品流動性差
藝術品投資行業(yè)的水很深,目前并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或行業(yè)協會,行業(yè)維權難度很大。這是行業(yè)風險,圈內講究“買對不買貴,買貴不買假”,同一件藝術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賣家沒有告知買賣標的真?zhèn)蔚牧x務,一切全憑買家眼力識別,“買假不退”的行規(guī)讓眾多投資者望而卻步。
其次,書畫、瓷器、玉器、木雕等藝術品對收藏環(huán)境、運輸條件等具有很高要求,稍有不慎造成磕碰損傷,影響了品相就會大大減貶其市場價值,甚至一文不值。
再者,藝術品的流動性差,難以與股票、基金甚至房產等投資相比,急用資金時買家很可能“趁火打劫”,讓藏家折損巨大。民國時期著名畫家溥儒曾收藏過西晉大文學家陸機所作的《平復帖》,那是一件稀世國寶,曾有買家出價10萬大洋,但溥儒待沽不售。后來他母親突然病故,急需用錢,溥儒不得不以4萬現洋成交。
以收藏心態(tài)參與
關于藝術品的炒作風險,日本是最好的前車之鑒。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濟泡沫中,日本一些資本家不惜巨資大肆收購世界名畫。大昭和造紙公司的董事長齋藤了英曾以8250萬美元和7810萬美元的天價分別拍得凡·高的《加歇醫(yī)生的畫像》和雷諾阿的《紅磨坊街的舞會》。幾年后齋藤投資虧損,兩幅名畫被迫抵押給銀行。據說銀行出售時,買家給出的價格分別是7000萬美元和3500萬美元。與此同期,另有一家日本旅游企業(yè)以75億日元買進畢加索的《波埃萊特的婚禮》,該幅畫經過轉手后抵押給銀行時估價僅20億日元。業(yè)內人士稱,目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已現“小泡沫”。規(guī)避泡沫風險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參與“擊鼓傳花”的游戲,避免做最后的接棒人。
投資現當代藝術品
對于當代藝術的收藏來說,真正的難點還在于如何去判斷其價值。這對于新興的中國收藏家來說顯得更為困難:一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不僅僅是藝術家個體的精神創(chuàng)造,不僅僅是藝術家對本土現實的關注與反映,同時它又表現為不同文化間的碰撞、溝通與交融,因此判斷當代藝術的價值,既需要熟知本土,也需要國際性的視野;在另一方面,收藏價值觀的形成并不僅僅是私人收藏家的事情,需要更廣泛的共識與討論的機制。
就如陶瓷來說,與古瓷相比,當代瓷器的價格可用“低廉”來形容。但也正是兩者巨大的價差,使得當代瓷器收藏價值凸顯。當代瓷器尚未受到市場熱炒,安全性較高,也正是如此,目前正是逢低介入的較好時機。
做個真正的藝術品投資者不容易,需要諸多投入。都說藝術品市場有“藏家”和“行家”之分,要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或許應該抱著喜歡在先、收藏為主的心態(tài)參與。換句話說,要端正藝術品投資心態(tài)。很多成功的藏家在購買藝術品時,并不把其當作股票、房產等投資產品看待,以未來增值為核心訴求,而是以愛好的心態(tài)介入,以收藏的主旨參與,這樣反而會有收獲。從藏品認知歷史,欣賞藝術,感悟人生,愿藝術品收藏者能真正享受您那份收藏喜悅與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