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修復這門工藝,在過去常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說法,行業(yè)內(nèi)歷來是以口手相傳的方式,不光是工藝,連原材料都是保密的。不過,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為古陶瓷修復工作添上了翅膀。大道至簡,老子妙用無窮的“道”,使古陶瓷器的修復方法不再復雜。
古陶瓷修復分考古要求和藝術要求?脊判孕迯蛯π扪a過的地方,要求原貌是原貌,而修補過的地方一目了然,追求清清白白。藝術性修復則不然,它追求的是盡可能地不讓人看出任何缺殘破綻,并且要給觀者感受到修復如舊,有完整器的那份無窮美感。民間修復一般是采用后一種藝術性修復方法。
圖:手繪作品天天向上青花斗彩高檔花瓶
藝術性修復方法首推專家修復方法。但古陶瓷修復這活計如果請專家,價格可不菲。一個裂縫沖口,就得要上個千兒八百的。如再需修補個官窯器,或修復后的陶瓷器價格能喊上萬元的話,專家的要價就不會是小數(shù)目了。所以,修補前好好端量一下,否則就不必去花這么多錢,自己動手修補一下就得了。
修復古陶瓷方法,主要步驟無外乎先將所有的碎片與器物的關系用紙頭描好,再剪下拼接成圖,看各碎片之間的關系做好記號。再找出碎片接口哪有斜面,必須屬于先粘接的第一塊。有些部位異物沉積而產(chǎn)生黑斑線,需特別清洗。可用雙氧水或者“84消毒液”先將主器物上的裂紋缺口清凈。盡可能地將縫里的色差減弱,這樣粘接后的吻合面就沒有痕跡。再對碎片處用棉花條吸雙氧水或者“84消毒液”敷在黑斑線上,將黑色物質(zhì)“釣”出來,一般半小時即可。如遇黑色深沉,多換上幾次棉花條,反復進行清洗,直至黑色徹底洗盡為止。注意每塊殘片及殘片的幾個接合面,都要用雙氧水清洗擦凈。粘接前,要等待殘片的幾個接合面都干燥了,再用適合于陶瓷器的環(huán)氧樹脂或者502膠粘接。瓷片間的結合處盡量少涂膠,以防空隙過大,合攏時走形錯位。
如果遇上有缺口需補缺的。可用瓷粉、石膏粉或者家用祛污粉等礦物長石材料研磨出的石粉,加白色環(huán)氧樹脂拌合成軟泥片。再按缺口的圖形壓制缺片供補缺用;蛘哂门=枪蔚峨S型補缺。固化后的多余堅硬部分,用軟軸雕刻機輕松自如地就能將其修補平整。補缺后用木砂紙打磨平整,縫隙處用瓷器膩子填平,最后用細質(zhì)水磨砂紙磨平作色。過去使用的粘接劑多為天然植物膠,修復后的瓷器接縫有易變色缺憾,一眼就能辨出做過“手腳”。現(xiàn)在粘接時,多使用無色透明的環(huán)氧樹脂和高分子合成材料,不容易變色,手感,觀感均跟原來的器物沒什么兩樣。而且后補的材料敲擊時,也有瓷化很好的金屬聲。
對修補過的地方上釉,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得配制好瓷釉,一般是將硝基漆與三倍乙酸乙酯調(diào)勻,如果原物件釉子泛青或者泛土黃,就需要加點丙烯漆顏料,在小玻璃杯中調(diào)勻。色要準,上釉動作要干凈。一般用精制不掉毛的毛筆剪掉筆尖,舔成平鋒。運筆要快要勻稱,一筆到位,盡可能不重筆。要補青花的,先上一層薄釉,在釉上畫青花。接著再上—遍釉子。上釉需根據(jù)原瓷釉面的厚薄,反復進行,直到與原器一樣。對瓷化程度高、收藏價值好的青花白釉瓷,最好用補牙的光敏固化復合樹脂和牙粉,其色澤穩(wěn)定,粘結性強、瓷化效果好。用這種樹脂材料,可不能采用馬弗爐加溫復燒固化,因為胎和釉容易受熱炸裂。所以只能采取牙醫(yī)用局部冷光固化的方法。
修補瓷器的行活“瓷配瓷、陶配陶”。這樣的補缺方法一般用在價值較高的精品上。即燒制一塊和原器相同的瓷片,選好花紋色澤基本是一致的,切割打磨成型后補缺上去。不過,自古“瓷配瓷”補缺的方法都是一竿子到底。從清洗、拼接,到補缺、打底、做舊,燒制都由一個人攬下。因此,求人難不如求自己。論補缺方法的效果簡潔方便、成本低廉的話,還是用石膏補缺的好。盡管強度不夠,釉面缺乏瓷質(zhì)感,但經(jīng)濟實惠是一大特點。所以民間對低檔陶瓷的修復補缺,不妨自己動手修補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