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我見完客戶提前回公司,來不及回辦公室先跑去上廁所。完事后,我正準備離開,卻無意中聽到兩個業(yè)務員在廁所里私聊。
“今天賣得不錯啊,一單就走了5萬多元。不過,你為什么不推主打的那款產品呀?”
“我的顧客用慣了這個老牌子。而且,這款產品比主打產品的利潤多500元,我也可以多提成100多元呢。”聲音很熟悉,兩個都是華廈的老業(yè)務員,前面一個來了兩年了,另外一個叫蘇明,他可是華廈的創(chuàng)業(yè)元老兼股東啊。我驚出一身冷汗,以他的身份,不僅可以自己拿提成,還可以從底下業(yè)務員的業(yè)務量中抽水。他自己不推薦也罷了,萬一還帶著一幫人給我陽奉陰違,那可就壞事了。
事后我仔細一核算,銷售主打產品眼前利潤的確可能稍小,但如果考慮到完成進貨任務后的廣告支持、銷售培訓、樣機政策、售后培訓以及年終返點等各種政策,還是很有前景的。
三天后,我把所有的銷售員工召集起來,主要重申了兩點:一是銷售主打產品不光有利潤提成,還有流水提成;另外每人必須完成40萬元的業(yè)務量才算達標,否則其業(yè)務量的提成會被降低兩個返點。
政策一出,立竿見影。主打產品銷售量順利達成。我也不用再為年終獎頭疼了。
有時越透明越好
像華廈這樣的中小企業(yè),管理難題總是層出不窮。我不可能像華為、聯(lián)想那樣的大公司一樣,花大量財力、物力、人力構建先進的管理制度,只能不停地從問題中尋找答案,從教訓中總結經驗。
比如,老板公布各種銷售政策時基本都會對商品的實際成本有所保留,無論是對公司員工還是合作伙伴或下級經銷商。對于這點,一開始我也是認同的?珊髞戆l(fā)生的一件事,卻顛覆了我的傳統(tǒng)思維。
2007年年初,我收購了北京周邊一合作公司的部分股份,聯(lián)合設立了華廈分公司,由華廈派駐骨干員工過去,仍由合作公司的馬總繼續(xù)當總經理,負責日常經營。最初,大家商定:分公司作為華廈所代理產品在當?shù)匚ㄒ唤涗N商,享受華廈從廠家進貨的相同底價及各類促銷政策。年底分公司利潤雙方按股比分紅。一切走上正軌之后,我把和分公司合作的各項業(yè)務交由公司副總老何負責。直到年底,相安無事。
第二年三四月份,矛盾就出現(xiàn)了。由于分公司從總公司進貨需要開增值稅票,而且每次都需總公司派車將貨物從廠家?guī)旆刻岢,送到貨運站再發(fā)至分公司所在城市。這就會產生很大一筆物流和稅務方面的費用。
老何考慮到這筆費用沒地方出,于是在新的一年給分公司發(fā)產品報價及廠家政策時暗自留了2%的余地。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分公司馬總可是匹“老馬”,與全國各地經銷商都有聯(lián)系。不到一個月,就看出了老何所提供的銷售成本有問題。在一次廠家的銷售會議上,馬總找老何對質,老何當然極力掩飾,兩人幾乎翻臉。
隨后,馬總氣急敗壞地找到我,口氣強硬地提出這個問題如不解決,雙方無法繼續(xù)合作。我好言安撫不成,不得不將與廠家簽訂的本年度代理協(xié)議原件一一擺出,同時將從廠家?guī)旆刻嶝浖鞍l(fā)貨等的各項費用詳細列了個清單逐一計算,計算結果大致為流水的2%。馬總仔細看完后,才順了氣,坦言只要在廠家銷售底價及政策上對他不加隱瞞,這2%的費用他完全能夠理解并接受。我接著承諾利用雙方合作銷量大的優(yōu)勢向廠家申請爭取更多額外的銷售支持,一定讓分公司享受更優(yōu)惠的價格及政策。馬總滿意而歸,一場糾紛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