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20年前的困境,張?zhí)m不禁感嘆,“中國改革開放這30年,變化實在太快了。”
1991年底,揣著3年打工的積蓄——2萬美金,張?zhí)m回到了中國。最初,她曾經(jīng)為自己找不到創(chuàng)業(yè)的方向而苦惱,直到有一天她在東四的街面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出租房屋的小紙條——張?zhí)m又重新拾起自己在國外打工時的行業(yè)。
“在國外打工時,我一直在后廚干活,讓我接觸了到餐飲行業(yè)。”張?zhí)m說,其實最初她并沒有想開餐館,但是陰錯陽差之下她還是從事了這個行業(yè),“而且當時2萬美金也干不了別的。”
于是,便有了后來赫赫有名的“阿蘭酒家”。從此張?zhí)m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最后漸漸愛上了這個行業(yè),并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業(yè)。張?zhí)m說,從事餐飲行業(yè)最大的樂趣就是每天都要面對新的挑戰(zhàn):不斷創(chuàng)意新菜,面對不同的顧客。
從事餐飲業(yè)多年,張?zhí)m自己也說,這是個“勤行”:手勤、腳勤,頭腦勤。創(chuàng)業(yè)初期,她每天和員工在一起,從早忙到晚。逢年過節(jié),她和員工更是沒有休息的機會。然而,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正因為自己曾有多年打工的心酸經(jīng)歷,張?zhí)m非常能體諒員工在過年時渴望親情的那種心情。
創(chuàng)辦俏江南后,每年春節(jié),張?zhí)m都會和員工一起去九華山莊,擺上上百桌年夜飯,大家一起包餃子、放炮、演節(jié)目,感受家人般的溫暖。
“一到過年,員工就像盼望母親那樣盼望我和他們在一起。”張?zhí)m說,由于俏江南的員工大部分是外地人,過年回不了老家,因此他們就把她當成了媽媽。“看,這幾天就有員工給我發(fā)信息了,問媽媽你什么時候能來看看我們啊。”
長期與員工結(jié)成這種親人般的關系,也讓張?zhí)m產(chǎn)生了一種責任感,每到新年,她必須去看看員工,給他們拜年。2009年的元旦,張?zhí)m就迫不及待地到幾家分店看望她的“孩子們”,還在這些年輕人面前一展歌喉。
從事餐飲行業(yè)20年,張?zhí)m最大的感受就是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多的不在家過年了,而俏江南的年夜飯也總是早早就被預訂一空。
由于春節(jié)期間的生意紅火,俏江南將年夜飯分為兩個時段:一是晚上6點到8點,二是晚上8點到10點。之后的時間就屬于張?zhí)m和員工的了。
現(xiàn)在,俏江南在北京的分店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25家。今年春節(jié),張?zhí)m將逐一到每家分店向員工拜年,當然,她不會忘記帶上紅包。
“現(xiàn)在對于我來說,過年就是為了讓員工開心。”張?zhí)m說,也許在一些人眼中,如今的她似乎不需要再像過去那樣和員工在一起過年了。但她堅持認為,與員工一起過年是俏江南的一種企業(yè)文化,不會改變。
“我在30歲之前有很多時間和父母在一起,現(xiàn)在和員工在一起過年也挺開心的。”張?zhí)m說,初一早上3點之后,她就能回家了,到時候她會給自己的父母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