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王府屬于“一溜邊山七十二府”的歷史范疇,位于翠微山南麓,原是明憲宗第八子雍靖王的葬身之地。墓地雖早年被盜,但1970年村民挖防空洞時還是出土了不少極有價值的冥器文物,如鳳冠霞帔、金玉珠寶和陶瓷器等。在村民上交國家的文物中,明代初期的“永樂青花梅瓶”是最靚麗的珍品,引起了專家們的驚嘆!
雍王府出土的青花梅瓶,底瓷白色,花卉紋飾,青花釉彩;總高45厘米,口徑5.5厘米,它上蓋兒下瓶,瓶蓋兒為火焰柱狀,飾折枝花卉;肩部畫垂云紋,瓶體以纏枝花朵作點綴,主題畫碧桃和竹葉紋;下部以勾蓮紋作圖案,無落款。它,胎薄質(zhì)細(xì),造型上莊重典雅,色彩濃艷清新,花卉紋飾布局疏朗,是難得一見的宮廷瓷器珍品。一面世,即被有關(guān)專家鑒定為明永樂年間的工藝品,身價百倍,成為北京地區(qū)出土的年代最早、器型最大的明代精美瓷器之一,是明代前期青花瓷的代表作!
沒有款識,憑什么說它是永樂年間的作品呢?
傳世的永樂年間青花瓷器,除罕見的壓手杯有“永樂年制”的篆書款外,其它都不書年款。但造型工整精致,作風(fēng)敦厚古樸,線型圓渾柔和,體態(tài)俊秀優(yōu)美。這些特點,雍王府出土的青花梅瓶都當(dāng)之無愧;一般來說,明前期的瓷器體型較大,成化以后多為玲瓏小件,雍王府出土的青花梅瓶屬于大型;最主要的一點,即青花的顏料,永樂年間瓷器大部分使用特殊的“蘇泥渤青”(也有叫“蘇麻離青”的),其后則使用國產(chǎn)顏料。那種顏料傳說是鄭和下西洋時,從伊斯蘭地區(qū)帶回來的。“蘇泥渤青”顏料因高鐵低錳,在適當(dāng)?shù)幕鸷蛳拢軣鏊{(lán)寶石一樣鮮艷的色澤。由于含鐵量高,往往會在青花部位出現(xiàn)黑疵結(jié)晶斑點,呈星狀點滴暈散。這種自然燒成的黑斑,迎風(fēng)側(cè)視或用手撫摩高低不平,和濃艷的青藍(lán)色相映成趣。由于“蘇泥渤青”形成的釉層晶瑩肥厚,致使青花深沉含蓄,給人以凝重的質(zhì)感。上述顏料帶來的特色,成為永樂青花瓷無法模仿的成功秘訣。宣德青花瓷器雖也使用“蘇泥渤青”釉料,但胎骨較厚。雍王府出土的青花梅瓶,底釉白中閃青,色澤滋潤勻凈,青花濃重艷麗,自然暈散,黑斑星羅棋布,花卉紋飾上有濃淡的立體感,不是典型的永樂年間作品,倒是咄咄怪事呢!
明代的青花瓷,永樂年間的難得一見;傳世的大型青花梅瓶,有蓋兒的更少見。雍王府出土的青花梅瓶為永樂年間作品,又帶蓋兒,就極不一般了。永宣年間的瓷器,構(gòu)圖藝術(shù)上有與伊斯蘭文化融合的一般特點。但雍王府出土的“永樂青花梅瓶”除顏料使用了“蘇泥渤青”外,紋飾構(gòu)圖上卻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水墨山水畫的藝術(shù)形式,又區(qū)別于元代的少布白格局,轉(zhuǎn)而布白疏朗,空間感強(qiáng),其小筆雙勾的填色,使畫面出現(xiàn)濃淡的層次感,都說明此器應(yīng)為永樂初年的作品,這就更為難得了。
如此珍貴的瓷器,怎么來到了雍王府呢?原來,雍王府埋葬的朱佑云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八子,因其母邵貴妃極為受寵,成化皇帝(1465-1488)對他也就極其寵愛。在成化二十三年封他為雍王,封地在湖廣衡州府。正德二年雍王死去,年二十七歲,未留下后代。墓志上說他“王乃帝室至親,分封大國,為人孝友,溫恭雅,好學(xué)問”;实墼跇O為悲痛之下,“奉迎靈柩,歸葬于京城之西山”,遣官諭祭,謚號為靖。為他在西山修造了龐大的陵墓,舉辦了隆重的喪葬儀式,還規(guī)定宛平縣出墳地照應(yīng)戶六名,一年五祭。當(dāng)然,正德皇帝也不吝惜珍寶,因此皇宮收藏了百年之久的“永樂青花梅瓶”,就成了雍王的冥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