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期青花主要是指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青花瓷器。中國古玩收藏鑒賞研究會會長盧鶴壽先生為收藏愛好者介紹弘治青花的鑒定要點。
他說,要把握弘治時期青花瓷器的特點,必須從明成化青花傳承上看,因為弘治青花瓷器不管是青花、色釉還是彩瓷基本上都是成化瓷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總體風格相似。這個時期,成化斗彩的制作已經(jīng)停止,黃釉、白釉刻填綠彩則負有盛名。該朝瓷器傳世量遠比不上成化和永宣時期,由于物以稀為貴,弘治青花市場價位居高不下。
器型:主要有葫蘆瓶、香爐、高足碗、折沿盤,撇口盤、三足爐、罐、收口碗、撇口碗等。官窯中琢器不多見,常見的盤、碗類圓器圈足較成化器稍矮一些,有些器底整個收縮下凹,器里圈足承托處微量凸露,盤底多有塌底現(xiàn)象。弘治青花總體上繼承了成化朝的制作工藝,帶有成化朝遺風,但就青花器型而言,更加規(guī)整流暢,秀逸柔美。
胎釉:弘治青花瓷器,胎骨細膩潔白、致密,修胎工整精到,圈足光滑圓潤,足墻偏矮,內(nèi)墻直立,深淺不一。官器碗、盤類器足雙邊線特征明顯,即貼近器足的地方多飾有兩條青花邊線。所見仿品在胎足上和真品差異很大,底足平整光亮,足徑寬大窄小不一,器身比例很不協(xié)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