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按時代早晚來看,裝飾題材上由少到多,由簡入繁。早期多云氣,植物紋有牡丹、蓮荷、菊、靈芝、松竹梅等,動物紋有魚紋、水禽,碗心多以福壽字裝飾,寫法以草漸轉(zhuǎn)正隸。小件器物上未見成群人物出現(xiàn)。明中期以后,題材逐漸廣泛,動植物品種增加,植物紋主要有榴、瓜、萱草、秋葵、菊、蓮荷、山茶、葡萄、蘆葦、松竹梅、柳、蕉等,動物紋有魚、雁、雀、龍、鳳、犀牛、鹿、獅、馬、鶴等。人物紋飾大量增加,嬰戲圖很有特色,多人物場景多見,且有山水,庭院作襯景,中期成化以后,款識的運用開始常見。明代晚期,裝飾題材更為豐富,廣泛。植物紋飾有牡丹、芍藥、柳、蕉、松竹梅、桂、芝、蘭、菊、雞冠花、山茶、石竹、石榴、佛手、蓮荷、桃、豆莢、葡萄、枯林幽篁等,人物紋飾中帶有仙幻色彩,祈福降愿,或帶有明確身份的人物大量出現(xiàn),民間故事也大行其道,如青云直上、蟾宮折桂、高官厚祿、一路蓮科、廣寒秋月、魁星點斗、寒山拾得、達摩渡江、東方塑偷桃、吹簫引鳳、二十四孝、八蠻進寶、八仙人物、群仙祝壽等。另外,高士圖和嬰戲圖也是明晚期青花中兩個永恒的主題。動物紋飾除延續(xù)早中期的主要品種如獅、馬、鹿外,小型動物大量出現(xiàn),有鷹、鸕鶿、青蛙、螺蚌、猿、蝦、蟹、松鼠、翠鳥、飛蟲、蜻蜓、雞、蟋蟀、蝴蝶等。
明代民窯產(chǎn)品的青花色澤除早期洪武一朝多較灰澀外,永宣后一般均較為穩(wěn)定、深沉,其中精者明亮青藍、微泛紫光。中期后用陡塘青,精者平衡淡雅,粗者灰暗不清,帶有雜質(zhì)。晚期青花精者幽者可愛,摻回青者藍艷泛紫,粗者則青色狼籍,深淺不分。
四、清代民窯青花
清代民窯青花瓷畫的軌跡與明代頗有暗合之處,清早期筆勢硬挺,不論精粗,大多筆力勁潤,鐵劃金鉤,爽利流暢,早期偏晚至中期則趨于潤滑圓滿,唯氣勢稍遜,晚期則多筆力呆滯,垂暮老筆,了無生氣,光緒一朝,似有回光之兆,然而轉(zhuǎn)瞬而逝。清早期一般用狼毫或兼毫,線條一氣呵成,然長線多有接筆,雍正以后,狼羊毫兼用,筆速放慢,晚期青花,勾勒渲染,狼羊毫兼用,分水隨意,時有彌漫渙散者,粗者也有似一筆點染法為主,然而繪畫者往往神不守舍,氣散神飛。
總的來說,清代瓷畫,順治時期,精粗不一,粗者居多,然而氣沉韻厚,主題突顯,康熙至雍正,由粗放向精致秀潤轉(zhuǎn)化,視覺沖擊逐弱,器物遠觀不如近玩。乾嘉以后,瓷畫生氣漸失,萎靡之感更盛,構(gòu)圖繁瑣散亂,突出華飾,堆砌硬造,某些俗物幾不能睹。
清代一朝瓷畫題材,早期除延續(xù)明代繪畫題材外,出現(xiàn)一批貼近生活的題材,如漁家樂、耕織圖、好古圖、捕魚圖等,人物故事題材十分流行,刀馬人物亦盛行。吉慶圖案的出現(xiàn)遠超于明代。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植物紋飾有牡丹、芍藥、西番蓮、菊、松竹梅、海棠、靈芝、萬年青、月季花等。動物紋有螭、龍、鳳、鶴、狼、狐、天祿、虎、鹿、松鼠、兔、雞、犬、魚等,人物紋飾基本與山水庭院場景結(jié)合,衣飾表現(xiàn)清晰,廳堂建筑變?yōu)橹饕r景,體現(xiàn)了高士生活的周敦頤愛蓮,陶淵明愛菊,梅妻鶴子,體現(xiàn)傳統(tǒng)故事的西游記,三國志、水滸傳、楊家將等,體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十八學士,四妃十六子等均頻頻出現(xiàn)。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時期特別是中期以后瓷器裝飾的人物均較大。早期的山水紋樣也較特色,層次分明,氣韻生動,一般均配有人物、船只,與明代山水紋飾相比,顯得更為完整、具體,但略顯拘束。
清代中期以后,瓷畫題材重復,以纏枝蓮、折枝花、吉祥圖為大宗,可賞可玩之處愈少。
清代青花色澤可分四期,順治一朝幽藍與灰藍兼有,前者一般在細瓷上?滴踔劣赫,瓷繪發(fā)色由粗轉(zhuǎn)精,由灰轉(zhuǎn)正,特別是康熙中期以后所用的翠毛藍彩分五色,可稱青花發(fā)色的極致。乾嘉之際,青花發(fā)色濃艷、沉著、有些藍艷泛紫。道光以后,青花瓷色澤飄浮無根,正色極少。只有光緒時期細瓷青花花色尚可遠觀,近看則亦是無木可緣,乏善可陳。
縱觀我國傳統(tǒng)青花瓷畫,可謂是源遠流長,變化無窮。但細究瓷畫的潮起潮落,無不是緊貼時脈。只要能深入了解歷史,了解了古人的審美情趣,了解歷史上社會經(jīng)濟的真實情況,瓷畫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軌跡也就一目了然了,民窯瓷畫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