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世經典陶瓷藝術作品中,有很多與蓮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蓮花是整個佛教的象征,以蓮花的純潔表示佛國掙土,佛教中有“出五濁世,無所染著”來贊譽蓮花的圣潔。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并一度廣泛傳播開來,而中國的驕傲“陶瓷藝術”也受佛教的影響有了濃郁的佛國色彩。 “蓮花紋”之所以在中國的陶瓷藝術中有如此繁多的出現與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佛教對中國人們生活的影響、蓮花紋在中國的繼續(xù)發(fā)展一定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佛教蓮花紋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契合
佛教發(fā)源于印度,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了佛教。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從此蓮花便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蓮花是佛教的象征。人世間充滿了欲望和競爭,使得人們難以平靜。這種情況與“遠離塵垢,得法眼凈”的佛國凈土是格格不入的,要想進入佛國必須遠離塵世,遁入清凈的空門,專心修佛,消除污染與干擾。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別屬性與人世間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己不受塵世污染的愿望相一致,保持潔凈,以便順利進入凈土佛國。因此,蓮花受到人們的喜愛,寄予美好的希望,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佛教注重自己的修養(yǎng),比較適應于中國的天人協調的哲學思想,因此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佛教從東漢時期正式傳入中國,它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互相影響、吸收,發(fā)展成為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對哲學、文學、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tài),都發(fā)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蓮花也隨著佛教的傳入在中國蓬勃發(fā)展起來。我國自古即有愛蓮花的習俗,歷代文人墨客多有稱頌,稱它為“君子”花,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佳句,周敦頤更是贊其“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美妙品格。因此,佛教蓮花紋傳入以后,很快就與中國這種愛蓮的審美傾向相結合并發(fā)展起來,而且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在中國的傳統(tǒng)陶瓷藝術作品中體現最為突出。
二、佛教蓮花紋對陶瓷藝術影響深遠
陶瓷可以說是中國的驕傲,從仰韶文明、唐三彩到元青花、康熙五彩,陶瓷在中華大地有著廣泛的分布,在各個歷史時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同時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而在中華文明中形成了經久不衰的陶瓷文明。蓮花在佛教及佛教藝術中占有特殊地位,被奉為“佛門圣花”。因此在中國陶瓷藝術中,它便隨著佛教在中華大地的發(fā)展,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
1、佛教傳入早期蓮花紋對陶瓷藝術的影響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并一度廣泛傳播開來,而蓮花這個佛教語言也隨之滲透在華夏民族的各個方面。像“龍風”一樣,“蓮”也成為中國一個很重要的裝飾元素,融匯到陶瓷藝術中+并以刻、印、繪的浮雕,堆、貼等不同的手法出現在瓷器上。
魏晉南北朝是中華文化大融合的時代,中國的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與來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互相融合,共同推進著中國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受佛教藝術的影響,三國、西晉瓷器上出現了佛像、忍冬等與佛教有關的紋飾。江蘇金壇西晉墓和浙江平陽元康元年墓出土的青瓷谷倉,腹部均貼飾模印佛像,佛像身披袈裟,雙手合抱坐于蓮花臺座之上。
東晉青瓷在質地和釉色上比以前有顯著提高, “瓷”的特點更加鮮明。為突出青翠如玉的釉質,東晉青瓷一改早期繁縟的裝飾,僅飾以簡單的弦紋或褐色彩斑,東晉晚期,盤碗類器物開始裝飾簡單的刻劃蓮花紋,·一般碗類多裝飾在外壁,盤類則裝飾在內心。裝飾技法也較單調,多屬劃花、刻花之類。
南北朝時期,佛教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和扶持。據史載,南朝梁代佛教最興盛時佛寺多達兩千多所,北魏末期僧尼多達兩百余萬人。隨著民間信佛者的劇增和大量寺廟、石窟的修建,佛教藝術的影響已深入到各個領域。在各種工藝品中,蓮花題材幾乎無處不見。
蓮紋此時不僅大量裝飾在盤碗類圓器上,也廣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裝飾技法大為拓展,更為豐富,除了延用重線淺南朝越窯蓮花紋碗刻外,還采用浮雕、堆塑、模印帖花等多種技法。
這一時期罐類上的蓮花紋尤具特色。河北磁縣東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青釉仰覆蓮帶蓋六系罐,肩腹之間覆蓮一周,半球形蓋面上堆塑兩層立體斧仰蓮,這種堆塑蓮瓣紋與器形巧妙地融為一體,既美觀又適用,具有北方制瓷工藝的特色。與南方盛行的刻劃、淺浮雕蓮紋相比,在裝飾效果上似乎更勝一籌。
1948年河北景縣封氏墓群出土的四件青釉仰覆蓮花造型雄偉,裝飾瑰麗,是代表南北朝蓮花紋裝飾水平的典型作品。蓮花尊自肩部至足部裝飾六層不同形態(tài)的仰覆蓮瓣。第一、二層模印的雙瓣覆蓮貼在肩腹之間,蓮瓣圓潤舒展;第三層恰在器腹中部,蓮瓣最長,瓣尖凸起微向外卷,每瓣還加飾一片模印的菩提葉紋;第四層仰蓮貼在下腹部,瓣尖略微上卷。最底部的高足上堆貼兩層覆蓮。各層蓮瓣分別采用印貼、刻劃、堆塑等技法,華縟精美,仰覆呼應。南北朝瓷器的蓮紋豐富多彩,蔚為大觀。尤其是封氏墓出土的仰覆蓮花尊,每層蓮紋的樣式和處理手法各不相同,其豐富的變化與壯觀的形制都是前所未有的。
從眾多的出土資料可以看出,此時的蓮紋大多直接來源于云崗、龍門、響堂山等石窟的柱礎,藻井圖案,是以佛教藝術為母范發(fā)展變化而來的,因此富有濃重的宗教色彩,有的甚至就是佛教的用物。南北朝制瓷藝人用他們的聰明才智,把富于裝飾性的蓮紋與我國傳統(tǒng)的瓷器造型巧妙地結合起來,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陶瓷的裝飾藝術。但是到了隋唐五代后就漸漸減弱了宗教內涵,多了幾分生活氣息。
2、隋唐五代蓮花紋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后的新變化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的重大發(fā)展時期。在三國兩晉南北朝陶瓷成就的基礎上,隋唐瓷器進入了全面發(fā)展階段。 隋代瓷器的裝飾風格與南北朝相比,顯得樸素簡潔。隋代蓮瓣的瓣尖有圓狀和尖狀兩種,印花是隋代常用的一種裝飾工藝。安徽出土的一件青釉四系尊,上腹部由數道弦紋分隔為幾個區(qū)間,分別壓印蓮瓣紋和卷草紋各兩周。這種印花蓮花紋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
唐代在中國古代史是經濟發(fā)達的一個時期,當時百業(yè)俱興,人們生活比較富足。在這個美好的時代,陶瓷業(yè)也比較發(fā)達。在北方,以邢窯為代表的白瓷向青瓷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地位提出了挑戰(zhàn);在南方,銅官窯發(fā)明的釉下彩繪為瓷器裝飾藝術開拓了廣闊的新天地。一直作為瓷器主要紋飾的蓮花,此時已基本脫離了佛教的影響,成為人們現實生活中所喜愛的裝飾題材。蓮紋裝飾藝術開始進入了成熟階段。
唐代以前,我國瓷器上的蓮花紋一直未能突破圖案化、規(guī)格化的模式。而唐代對外交流頻繁,人們生活豐富多彩,思想也比較開放,此時的蓮花紋也有了更廣闊的天地,裝飾方法也豐富多彩。湖南長沙銅官窯首創(chuàng)的釉下彩繪新技法,將繪畫藝術引入瓷器裝飾領域。完整的蓮荷圖案、水禽蓮池圖案開始以國畫的形式出現在瓷器上。佛教藝術發(fā)展到唐代,無論從題材到風格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蓮紋此時已逐漸失去了宗教色彩, 日益表現出富有生活氣息的民族風格。
3、宋代以后陶瓷蓮花紋的世俗化特征
宋代以后隨著荷塘風光、蓮池水禽、嬰戲蓮花等富有民間生活氣息圖案的大量出現,蓮花紋逐漸失去了長期以來明顯的宗教含義。蓮花紋繼續(xù)發(fā)展,蓮花的形態(tài)更是阿娜多姿,這時的蓮花紋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她越來越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以豐富的形態(tài)呈現在人們面前。蓮花圖案的廣泛運用,有很多的寓意和豐富的內涵。如“蓮年有余”,有吉祥、幸福之意: “并蒂蓮’,象征純潔的愛情; “蓮籽”,寓意“連生貴子”; “連枝藕”,表示合家團圓,子孫滿堂等等。
從宋遼早期墓葬出土的定瓷看,刻劃蓮花紋是這一時期的主要裝飾手段。北宋后期定窯刻劃花和印花裝飾達到成熟地步。 “刻花器皿最常見的是蓮花紋,這種花紋在澗磁村窯址碎片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杭州北大橋宋墓出土的定窯劃花盤、盤心裝飾簡潔的一花一葉,隨風搖曳的荷葉映襯著亭亭玉立的蓮花,畫面清新典雅,刀法瀟灑秀麗。這種一張荷葉托起一朵蓮花的圖案在宋代十分盛行。
磁州窯是北方民間著名的窯系,產品種類繁多,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民間色彩。在觀臺鎮(zhèn)窯址碎片中,劃花的盤碗數量最多。紋飾均在器里,刻劃深刻,線條明快流利,紋樣的空隙部分多用篦狀工具劃出細密的線條。題材以花卉為主,尤以荷葉蓮花最多,刻劃技法熟練,構圖隨意性很強,蓮瓣及荷葉往往自由地越出邊框,這種不拘一格的作風,充分體現出北方民窯粗獷豪放的特征。
從上面宋代的陶瓷藝術作品中不難看出,蓮花紋已經存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不同階層的人都在生活中使用這些帶有蓮花紋的器物。而在宋以后大量的文人墨客追求蓮花的高潔、典雅、美好的特有品質,蓮花紋也多了幾分文人化的特征,有了濃重的詩情畫意。
4、元明清陶瓷蓮花紋的文人化特征
元明清中國瓷上繪畫發(fā)展迅速,這時的好多畫家也參與到制瓷行業(yè)。受傳統(tǒng)中國畫的影響,蓮花紋有了文人化特征。
元代,青花瓷大量出現。蓮花紋是元代青花瓷器最常見的邊飾,這種經過變形的蓮瓣俗稱“八大碼”,外廓由外粗內細的兩道線構成,線條轉折生硬,顯得棱角分明。瓣與瓣之間均留有空隙,瓣內繪制各種紋飾。在這絕世的青花瓷中依然有不少用蓮花紋裝飾的精品存在,青花鴛鴦蓮花紋盤就是其中之一。其繪畫精致,紋飾構圖嚴謹,以多層帶狀輔紋襯托主題花紋,各層花紋間以青花雙圈線相隔,裝飾飽滿、主次分明。我們從中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對蓮花的理解,看到了她在這美妙的青色中的魅力。
明代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形式的纏枝蓮紋使用最為 廣泛。明代纏枝蓮布局疏朗,空間寬闊,花葉明顯變小,花頭的布位和主枝的姿態(tài)靈活多變。除了單純的纏枝蓮外,明代還有大量與蓮紋合繪的圖案。如龍穿蓮、風穿蓮、纏枝蓮托八寶、纏枝蓮托梵文等。
蓮 花因其“亭亭玉立”、 “出淤泥而不染”之特性為人們所喜愛,清代瓷器中也有很多蓮花為裝飾,她又以“五彩”的形式上場,再次令人們折服,感受她特有的氣質。五彩加金鷺蓮紋尊上:塘中水萆,浮萍隨波蕩漾,嫩綠的新枝托起碩大的蓮葉,隨風搖曳,紅色、紫色、金色的蓮花,或含苞或怒放,蓮間點綴著彩蝶、鷺鷥,整個畫面以寫實手法描繪了荷溏美景。
近代中華民族所崇尚并具有傳統(tǒng)力量的蓮花紋又重放異彩,隨著新中國陶瓷業(yè)的繁榮昌盛,流行了千年的蓮花紋必將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永不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