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到景德鎮(zhèn)御窯廠后,除了向造辦處提供白瓷以外,還推薦畫畫人到造辦處供職。如“雍正七年閏七月初九日,據(jù)圓明園來帖內(nèi)稱:怡親王交年希堯送來畫琺瑯人周岳、吳士琦二名……于本月初十日將年希堯送來畫琺瑯人所食工銀一事,郎中海望啟怡親王。奉王諭:暫且著年希堯家養(yǎng)著,俟試準時再定。欽此。”當時負責淮安關稅務的年希堯只是遙領景德鎮(zhèn)窯務,這些畫畫人名義上是年希堯送來的,實際上是由唐英挑選的。唐英本人就是畫家,經(jīng)他挑選的畫畫人,善畫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具備在瓷器上繪畫的豐富經(jīng)驗,這些人進入造辦處后,經(jīng)與宮廷畫家切磋配合,使琺瑯彩瓷器的生產(chǎn)日趨精進。
從傳世品看,雍正時期的琺瑯彩瓷器除了少數(shù)如康熙朝琺瑯彩瓷器那樣以色地裝飾外,大多是在潔白如雪的釉面上直接彩繪。器物造型有瓶、碗、盤、碟、盅等,均雋秀典雅,胎體輕薄,有的達到半脫胎的程度。這些白瓷胎除了極個別為清宮收藏的明代永樂白瓷外,絕大多數(shù)是由當時景德鎮(zhèn)御窯廠特制提供。其中雍正七年一次就提供四百六十件,是歷次當中最多的一批,這就是檔案記載的“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怡親王交有釉水瓷器四百六十件,系年希堯燒造。郎中海望奉王諭:著收起。遵此。于本日將瓷器四百六十件交柏唐阿宋七格訖。于七年八月十四日,燒造得畫琺瑯瓷碗三對,畫琺瑯瓷碟二對,畫琺瑯瓷酒圓四對。九月初六日燒造得畫琺瑯瓷碗二對……”。
雍正琺瑯彩瓷器在圖案裝飾方面,一改康熙琺瑯彩只繪花卉,有花無鳥的單調(diào)局面,大量出現(xiàn)描繪院畫風格的花鳥、花卉、竹石、山水等圖案,畫面空白處題以書法極精、內(nèi)容文雅的相應詩句,而且詩文的引首都有一方朱文閑章,句末則有或兩方皆朱文、或上為白文下為朱文的閑章。雍正琺瑯彩瓷器真正成為制瓷工藝與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
雍正琺瑯彩瓷器的外底均署年款,以藍料彩“雍正年制”四字雙行宋鏨體印章式款最為多見,款外圍以雙方框,框線外粗內(nèi)細,極其規(guī)整,很像是用刻好的圖章印上去的。也有少數(shù)器物署上述同式款,但無邊欄。雍正琺瑯彩瓷器也有署青花款的,所見有“雍正御制”四字雙行外圍雙方框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外圍雙圓圈。青花款只能在施釉前書寫在瓷胎上。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一件雍正藍地琺瑯彩花卉紋“萬壽長春”淺碗,四字分別題寫于外壁四個花朵的中心,外底青花雙方欄內(nèi)署“雍正御制”四字雙行款。
雍正琺瑯彩瓷器上大都題寫五言或七言詩句,一般為兩句,也有題一句的。其內(nèi)容常與所繪紋飾題材相呼應。如:
畫山水題“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或“一江綠水浮嵐影,兩岸青山夾翠濤”。
畫燕子題“玉剪穿花過,霓裳帶月歸”。
畫蘭花題“云深瑤島開仙逕,春暖芝蘭花自香”。
畫牡丹題“嫩蕊包金粉,重葩結繡云”。
畫蓮花題“妝凝朝日麗,香逐晚風多”。
畫芙蓉桂花題“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詩句均為行草書體,筆畫流暢,與器形、紋飾相配,相得益彰。
詩句的迎首和末尾均配以內(nèi)容文雅的閑章,章之形狀有橢圓形的、也有長方或方形的,用料有礬紅和胭脂彩兩種,礬紅印較平滑,顏色接近橙紅色,胭脂彩印則有凸起感。絕大多數(shù)器物上詩句迎首鈐一印,末尾鈐兩印,也有少數(shù)器物上的詩句迎首無印,而只在句末鈐印。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迎首“佳麗”,句末“金成”、“旭映”。圖章內(nèi)容與所繪圖案亦有關系。清末寂園叟撰《陶雅》曰:“乾隆朝畫古月軒彩之金成字彤映者,亦人名耶。有胭脂水小篆印文在。”顯然,寂園叟將“金成”、“旭映”當成了人名,當屬望文生義。
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器
乾隆時期琺瑯彩瓷器的藝術水平總的來說要遜于雍正時期,這或許與宮廷琺瑯作內(nèi)人員更替和缺乏有關。據(jù)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元年三月十七日,首領吳書來說:乾清宮總管蘇培盛交小太監(jiān)何德祿、王成祥、楊如福、魏青奇四名。傳旨:著給琺瑯作學燒琺瑯。欽此”。“乾隆元年四月十四日,催總默參峨為畫琺瑯人不足用,另欲將畫琺瑯人張維奇情愿進內(nèi)當差,照例行取銀糧,每月工食銀五兩,二、八月衣服銀十八兩,回明內(nèi)大臣海望、監(jiān)察御史沈崳、員外郎三音保準行。記此”。這兩則資料說明,乾隆元年造辦處琺瑯作即因缺人而進新人。
乾隆時琺瑯彩瓷器所用白瓷胎仍由景德鎮(zhèn)御窯廠提供。如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元年五月初二,太監(jiān)毛團傳旨:著海望寄信與員外郎唐英,另將燒造琺瑯之白磁器燒造些來。欽此”。乾隆時期琺瑯彩瓷器的彩繪和烘燒,大量的是在北京宮廷造辦處的琺瑯作內(nèi)完成。但也有例外,如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監(jiān)高玉交磁器一百七十四件。傳旨:交與燒造瓷器處唐英……再五彩琺瑯五寸磁碟一件,五彩琺瑯暗八磁碗一件,收小些,亦燒造。欽此”。很顯然,上述五彩磁碟、磁碗是在景德鎮(zhèn)御窯廠完成彩繪、烘燒這兩道工序的。
乾隆時期琺瑯彩瓷器的裝飾題材較雍正時更加豐富,除山水、花卉、花鳥外,還有中國或西洋人物,以及受西方“洛可可”藝術風格影響的各種洋花圖案。新增的各種色地、色地開光、色地軋道琺瑯彩瓷器,圖案繁復,不留空白,不題寫詩句。雍正時盛行的詩、書、畫、印相結合的白地琺瑯彩瓷,此時繼續(xù)生產(chǎn),所題詩句和所用閑章與雍正時大同小異。如:
畫月季、竹石題“勁節(jié)亭亭千尺綠,芳枝長占四時春”。迎首用“翔彩”朱文閑章,句末用“彬然”白文閑章、“君子”朱文閑章。
字串7
畫石榴、黃鸝常題“新枝含淺綠,曉萼散輕紅”。迎首用“佳麗”朱文閑章,句末用“金成”、“旭映”皆朱文閑章。
畫山水風景常題“浦凈漁舟遠,花飛樵路香”。迎首用“壽如”朱文閑章,句末用“山高”白文閑章、“水長”朱文閑章。
關于乾隆琺瑯彩瓷器的年款,凡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琺瑯彩瓷,一般為“乾隆年制”四字雙行藍料彩印章式宋槧體或楷體款,圍以外粗內(nèi)細的雙線方框,框線也有個別內(nèi)、外粗細基本一致的。器之較小者,如小瓶、小杯等,由于底部署款之空間狹小,所署藍料彩四字雙行宋槧體或楷書款則不加框欄。有一種藍料彩四字雙行篆書款,外圍雙線方框,框線外粗內(nèi)細,多見于瓶類器上,由于這種器物所繪圖案較繁密,故沒有題詩和閑章,器內(nèi)和足內(nèi)均施松石綠釉,款署于松石綠釉地上。
原清宮收藏康、雍、乾三朝琺瑯彩瓷器最集中的地點是乾清宮東廡端凝殿左右屋內(nèi),共有400件,每一件或兩三件盛一木匣,匣內(nèi)糊囊,匣蓋上刻填色品名,名曰“瓷胎畫琺瑯”。其中的300多件于1933年古物南遷后離開故宮,1949年被運往臺灣,剩下的40件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手中的琺瑯彩瓷器應是晚清流散出宮或被英法聯(lián)軍從圓明園掠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