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北曲陽澗磁村及東西燕州村,古代屬定州而名。宋定窯白瓷因進貢宮廷,“白定”揚名陶瓷史,淹沒了唐、五代定窯器及宋“紫定”、“黑定”、“綠定”的工藝成就。在此,有必要追溯一下唐定窯史,以還定窯真實面目。
定窯白瓷源于唐邢窯白瓷,唐代“南青北白”的瓷業(yè)格局,使得唐邢窯白瓷名噪天下。但唐邢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幾乎均屬于日用瓷,后遠銷海外,成為唐代產(chǎn)量最多的出口瓷。 字串6
河北唐邢窯衰落之后,河北唐定窯繼而代之。進入宋代,定窯兼燒醬釉、黑釉和綠釉,即著名的“紫定”、“黑定”和“綠定”。其實宋定窯中的“紫定”、“黑定”和“綠定”,是中國陶瓷史上除青釉之外最具歷史文化收藏價值及美學(xué)評判價值的高古顏色釉瓷,先說“綠定”,文獻上無記載,僅見一件窯址標本“綠定刻龍紋花紋器”,龍紋刻法猶如“白定”。綠釉始見漢綠釉陶,而宋“綠定”卻是陶瓷史上最早的綠釉瓷。次說“黑定”,黑釉始見于東漢的德清窯黑釉瓷,德清窯以黑釉瓷壺聞名,其黑釉本身枯澀,其名聲在于器型。宋建窯黑釉茶盞美在于黑釉之窯變紋、窯變斑。而宋“黑定”美在于胎體潔白,黑釉晶亮瑩潤。再說“紫定”,“紫定”是宋以前高古瓷中唯一可以與景德鎮(zhèn)元明清顏色釉瓷媲美的一種顏色釉,源于仿醬色漆器。古玩市場上,民窯“紫定”器要比民窯“白定”器貴十倍以上。蘇富比1997年香港拍賣會上,一件類似宋定窯“紫定”器的宋耀州窯醬色釉梅瓶,拍賣估價已達220萬至280萬港元,如真品宋“紫定”器,估價還應(yīng)更高。
回到宋定窯白瓷。白瓷是宋定窯的主流產(chǎn)品,也是代表性的產(chǎn)品。北宋早期定窯白瓷多為盤、碗、碟、杯、盒子、瓶等日用器。裝飾有模印、貼花、浮雕、劃花和刻花四種。紋飾以浮雕蓮瓣紋居多,蓮花瓣肥,器底刻劃“官”或“新官”字銘的多為晚唐、五代的產(chǎn)品。
北宋中期定窯白瓷出土器不多,浮雕蓮花瓣紋明顯減少,葵瓣口碗也少見。“紫定”器多為北宋中期,此時耀州窯也出現(xiàn)醬色釉器物。
北宋晚期,定窯白瓷佳品多,刻花裝飾線條有的粗獷有力,也有的纖細流暢。多以印花裝飾為主,構(gòu)圖嚴謹,層次分明。有牡丹、蓮花、鳳凰、孔雀、鷺鷥、鴛鴦、水鴨、鸚鵡、游魚等,其紋飾模本采用定代緙絲紋樣粉本刻模,因此工藝成熟。北宋晚期定窯為官府定燒宮廷用瓷,典型器為宋定窯牡丹紋大盤,印花云龍云鳳大盤。
宋定窯白瓷鑒定:胎質(zhì)堅實,釉面有淚痕釉,釉中有竹絲刷紋,為鑒定要點,釉色白中微閃黃色為典型特征。當(dāng)代新仿品,胎質(zhì)過于細膩,釉面可見淚痕及竹絲刷紋,釉色多閃青白,刻劃紋呆板,凹凸生硬。沒做舊之器有賊光,做舊釉面呆澀,刻有“官”字銘器,多太精細,無古樸之氣。古玩市場宋定窯白瓷碎片較多,可藏幾件作為鑒定標本。
可惜,北宋汝窯瓷進宮廷后,原宋宮廷“寵器”定窯白瓷被棄,原因定窯白瓷器口有芒,汝窯天青釉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