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幫“童慶社”,每20年在裝小器的“開禁”之后,都要舉辦一次盛大的迎奉本行師祖“廣利窯神”的“迎神”活動。迎神時,要到師祖老家童街風(fēng)火神童賓的出生地,去請畫師繪制的兩面飛虎大旗,并大擺筵席款待師祖的后代。
據(jù)說,每屆“迎神”,窯幫和其他各行各業(yè)和居民,都把它當(dāng)作大節(jié)目、大喜事來辦,平時不舍得花錢的,這時也樂于用錢,人們對“瓷業(yè)興,百業(yè)興”有著濃厚的信念。有的老人介紹他們在1933年目睹的一次“迎神”盛況:
光扮有戲文的抬角,就有一百多架,還有幾十條用紡綢制的長龍。一伙一伙的舞獅子、打蚌殼、踩高蹺、扮地戲的,使人目不霞接。
扮抬角戲文的小兒女,除了渾身是全新的各色綢緞并刺繡的小戲袍外,還戴著珠冠霞帔,金頭箍、金項鏈,金手鐲、金戒指。個個都在羊富爭艷,令人如身入寶山,目迷五色之中。據(jù)大略估計,僅這些手飾,就不少于三、四十斤黃斤。
針匙行業(yè)扎的一架吹簫引鳳的抬角,更是別開生面,他們用一支一支的針匙擺成鳳凰的羽毛,看起來栩栩如生,給人的印象很深。
游行的長隊,首尾有五華里之多。前導(dǎo)開路的是標(biāo)有“風(fēng)火仙師”字的一對大燈籠,接著是從窯神老家接來的兩面飛虎旗。以前各屆還有幾對土銃嗚放(銃硝由師祖老家贈送),軍樂隊、批事牌(肅靜回避)、金瓜月斧等等緊跟其后。舞龍舞獅者依次而來。緊接著是香亭寶鼎,鼓樂笙簫,引祖師座轎。一批批捧香背燭、騎馬、坐轎的信士弟子跟在轎后,最末才是四人扛著的大鼓,銅鑼殿后。
沿途一片鑼鼓聲,爆竹聲,喧囂雜沓,響徹云霄?礋狒[的人更是人山人海,其中有不少是聞訊遠道坐船、騎馬來的、也有的是在鎮(zhèn)親友家信或?qū)3膛扇巳ソ觼碛^光的。幾乎迎神盛地的前幾天,家家都住有客人。
有的人對這次迎神費用作了粗略的估計,按當(dāng)時每家窯戶平均花費2、3百塊銀元算,100多家窯戶和成千戶“坯戶”,當(dāng)在5、6萬塊銀元左右,折合當(dāng)時大米約為1萬2千多擔(dān)左右。景德鎮(zhèn)昔日有日耗“千豬萬米”碼頭的稱號,平時似乎過份夸張,但在神賽會中,卻是恰如其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