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火神,即窯神,也稱風火仙師,姓童名賓。關于其來歷,史籍中多有記載.
有代表性的史籍為年希堯的關于風火窯神的記載、唐英的《火神童公傳》以及《里村童氏宗譜》,前二者為督陶官的記載,后者為神的宗族族譜記載。在民間,還流傳著關于窯神童賓的眾多傳說,有些很神奇。這些,在史籍中都有記載。
年希堯在《重修風火神廟碑記》中記載:“所謂風火神者有之,自明之季世始,考神實姓童氏,嘗職窯為業(yè),當前明神宗時,閹人督窯,事費就,數(shù)困辱操作者,神舉身殉焉,而后器成,如志由是,出神而奉之。”
唐英《火神童公傳》記載更為詳細,也更為形象生動。神,姓童名賓,字定新,饒之浮梁縣人。性剛直,幼業(yè)儒,父母早喪,遂就藝。浮地利陶,自唐宋及前明,其役日益盛。萬歷間內(nèi)監(jiān)潘相奉御董造,派役于民。童氏應報火,族人懼,不敢往,神毅然執(zhí)役。時造大器累不完工,或受鞭笙,或苦饑羸。神惻然傷之,愿以骨作薪,丐器之成,遽躍人火。翌日啟窯,果得完器。自是器無弗成者。家人收其余骸,葬風凰山,相感其誠,立祠祀之,蓋距今百數(shù)十年矣。
雍正戊申,余銜命督理埏埴來廠,涓吉,謁神祠。顧瞻之下,求所為麗牲之碑,闕焉無辭。問神姓氏、封號,率無能知者;而《浮梁志》亦不復載。最后,神裔孫諸生兆龍等,抱家牒來謁。牒稱神曰“風火仙”,詳死事一節(jié)。并載康熙庚申年臧、徐兩部郎董制陶器,每見神指畫呵護于窯火中,故饒守許拓祠地加修葺焉。牒首有沈太師三曾序曰“先朝嘉號而敕封之”,不知所封何號也,豈所謂風火仙耶?夫五行各有專司,陶司于火,而加以風,于義何。壳页⒅馓,如金冶神,木、土、谷以及岳、瀆、山、川,皆曰神,未聞仙也!豈相私稱云爾耶?敕封之語殆不確耶,是皆莫可考也。當神之時,徭役繁興,刑罰滋熾,孰不趑趄瑟縮于前,而涕泣狼狽于后?神聞役而趨,趨而盡其力,于工則已耳!物之成否,不關一人;器之美惡,非有專責。乃一旦身投烈焰,豈無妻子割值舍之痛與骨肉鍛煉之苦?而皆在不顧,卒能上濟國事而下貸百工之命也。何其壯乎!然則神之死也,可以作忠臣之氣而堅義士之心矣。神娶于劉,生一子曰儒。神赴火后,劉苦節(jié)教子,壽八十有五。儒奉母以孝聞。
在《里村童氏宗譜》的卷首,卷六和卷十三,有三則關于“童賓赴窯”的記載。
神姓童氏,名賓,字定新┅┅由雁門遷浙西,又遷江右。神為饒之浮梁縣人┅┅浮地業(yè)陶,自唐宋及前明其役益盛。
。ㄍe)生于隆慶丁卯年五月初二日午時,祖匠籍,于萬歷年間燒造御器,恐龍缸不成,將身赴窯。
。ㄍe)于已亥十一月初八日子時,將身赴火┅┅娶劉氏,立志守節(jié),享年八十有六┅┅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司馬許公復建廟祀。
該傳說的基本情節(jié),從以上史籍可以歸納出:明神宗時,或萬歷間,內(nèi)監(jiān)潘相奉旨,燒制大龍缸,要求克日完成,但大龍缸燒成并非易事,每每失敗,限期將至,若仍沒有燒成大龍缸,與燒造大龍缸的有關人員將受到懲罰。童賓心憂如焚,為救這些人,自已跳進窯火中,用自已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了大龍缸的燒制成功,救了參與者的命,眾人感動,立廟祭祀他,供奉其為窯神,也叫風火神。后來,每次燒窯前,都要燒香祀拜,以求保佑燒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