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開始收藏古董了!收藏者下定了一個決心,面對著滿世界的“寶貝”,卻往往不知所措。即使手里攥著票子,也不知該咋花或不敢花。的確,凡事邁對了第一步,才可能有正確的下一步。為此,筆者特采訪了濟南的古董收藏鑒賞家張寶羅先生。張先生涉足古陶瓷收藏二十幾年,從地攤淘寶起家,積累了豐富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對于初學者來說,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這是最合適的老師。
剛參加完2006年中國青瓷學術(shù)年會的張先生十分健談。筆者說明來意,張先生立馬就說,如果對古陶瓷感興趣,立志收藏,我建議先不要動票子,應先武裝頭腦,看兩本書:第一本是馮先銘的《中國陶瓷史》,第二本是耿寶昌的《中國明清瓷器鑒定》。前面的作者是故宮博物院的老專家,并且多次到著名窯址實地考察,見多識廣;后一位作者從小就在北京琉璃廠當學徒,實踐經(jīng)驗豐富,目前也在故宮博物院。這兩本書理論結(jié)合實際,十分適合初學者。如果還能看一本小冊子叫《馬說陶瓷》,是一位個人收藏豐富的記者寫的,內(nèi)容也很實用,就更好了。
有了初步的陶瓷知識,就要開始實戰(zhàn)了,還要選擇一個正確的切入點,就是說,從哪一樣物品做起。張先生建議,最好從明清青花瓷入手。這是因為,青花瓷多產(chǎn)自江西的景德鎮(zhèn),景是著名窯都,世界認可,產(chǎn)量也頗大,遺存量多,便于找尋搜集。為啥要從明清的青花瓷入手呢?還是因為這些東西市場上比較多,價格也便宜。比如,清康熙年間的民窯青花瓷盤地攤上約售百元左右,即使是明代的,也不過幾百元。即使買到假的,也不會有太大損失。但是,明代的青花瓷由于年代久遠,很完整的不多了,多少都有些殘缺。當然,有的古玩城里正規(guī)的賣家,有較為完整的明青花瓷盤,但價格也高,可賣到幾千元,但是初入門者不要輕動。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古玩的利潤是很高的,不具備相當?shù)难哿,還是不要輕易掏大錢。
民窯的青花瓷,最值得玩的是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的,也叫青三代,往后的就不好“玩”了,因做工及色澤都不太入眼。那么,同樣的青花瓷,又該如何分辨明或清的呢?簡單說,一可看上面的花紋。明代的瓷盤,畫風較簡潔,往往單筆平涂,看上去十分流暢明快(圖一);到了清代,往往加了復筆叫雙勾填色,即重色勾線后,又用淡色復描一遍,顯得較為渾厚,有立體感(圖二)。二看胎料,明代景德鎮(zhèn)燒制青花瓷用的一種土叫糯米土,明后期就用光了,所以清代根本沒有這種土。二者的鑒別是:糯米土燒制的手感細膩、光滑(可用手摸盤底未掛釉的部分,細心對比),反之較為粗糙、劃手。另外,清康熙年間的青花瓷盤底部經(jīng)常勾一個雙圓圈(圖三),也是特征之一。當然,這些都是一般的知識,還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一手經(jīng)驗。
僅僅收藏民窯青花瓷一般是不會上大當?shù)摹埾壬Φ,上大當(shù)耐际切奶保胭嵈箦X了,于是就去做官窯青花。官窯青花瓷是很昂貴的,一件品相好的可賣到幾萬甚至十幾萬。正因為如此,假貨太多了,而真正的官窯,由于身份高貴,本來在那個時代就少而又少,現(xiàn)代就更為罕見。張先生說,現(xiàn)在,凡有人請他去鑒別官窯,一般都推托,原因很簡單,20多年就沒有在普通收藏者中發(fā)現(xiàn)一件真正的官窯,去了也白去。如果僅僅想鑒別官窯和民窯,不計真假,倒是不復雜。古代的官窯,由于御用,除了用料、窯址和燒工都特別考究外,還設有專門的督窯官,三品以上。由此,官窯的青花瓷器相當規(guī)整、細致,和民窯制品的粗糙、樸實完全不同。明顯的區(qū)別還有:官窯的瓷盤底部帶字款,如“大清康熙年制”等,而民窯的往往只有一個簡單的草記款,如勾一片樹葉,一只兔子等(圖四)?傊褪且粋記號,以和另外的窯品區(qū)別。
收藏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改正錯誤和不斷進步的過程,任何的急功近利想法,往往都會造成損失。那么,如何最好地投身進去呢?根據(jù)經(jīng)驗,張先生提出三點忠告:一是找一位好老師。這位老師不能和學生有生意關系,而是真正的學和教。二是量力而行,“力”分財力和眼力。財力不夠莫勉強,萬勿因此影響生活。眼力的高低決定收獲高低,眼力不夠不要做大投入。三是不要盡信專家,特別是有些花錢鑒定寶物的,帶上商業(yè)氣息的;還有的寶物附帶所謂某某名人、某某單位的鑒定證書的,都不要輕信。一句話,謹防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