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shù)初學的古瓷愛好者來說,學習伊始,就購買大量的古瓷完整器作參考資料是不現(xiàn)實的,從傷殘古瓷器和古瓷片入手進行古瓷鑒定知識的學習,是最有效、最便捷、最經(jīng)濟的途徑。
古瓷片是學習鑒定知識最好的老師
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尋找。自東漢至今,無論何朝何代,全國各地瓷窯林林總總,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長盛不衰。除有宋以來朝廷設官窯專為宮廷燒制非賣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產(chǎn)為目的的各地民窯,生產(chǎn)過數(shù)量極大的古瓷運銷大江南北。雖經(jīng)歷史的振蕩,傳世的完整器為數(shù)不多,但這無數(shù)古瓷以殘傷或碎片的狀態(tài)仍然留存下來,或在窯址,或在棄坑,或在村落舊址,或在城鎮(zhèn)遺跡,甚至田間地頭、斷崖陡坡都會有古瓷殘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實物寶庫,供給學習者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參考資料。
第二,古瓷片內(nèi)涵豐富,信息量大,幾乎專家著作中對各朝代各時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論述,都能從古瓷片中找到實物證據(jù),這為學習者從本質(zhì)上理解古瓷特征與發(fā)展規(guī)律提供了直觀的教材。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瓷器的造型、胎質(zhì)胎色、釉質(zhì)釉色、彩料呈色、紋飾特征、燒制工藝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窯器的款識花押等,都能通過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認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書!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過對它的觀察學習能得到真知。一般說來,古瓷片大都是從工地、遺址以及古代各個時期人們生活過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淺層的。它售價低,利潤少,幾乎無人專門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濫成災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價、最可靠的學習材料。
破碎古瓷片 學術價值高
在中國古陶瓷歷史上,由于天災戰(zhàn)禍、經(jīng)濟淘汰,許多古瓷窯已經(jīng)湮滅無存,使傳世瓷品找不到窯址實證而無根可尋,一些古代名瓷因傳世稀少而無法進行系統(tǒng)科學的總結。這樣,珍稀古瓷片的發(fā)現(xiàn),往往成為填補科學空白的實證和古瓷窯考古重大發(fā)現(xiàn)的先導。例如古瓷專家為尋找宋代名窯之首汝窯窯址,曾踏破鐵鞋找遍以河南臨汝為中心的中州大地,但沒有結果。后來還是幾位文博工作者先后以寶豐縣清涼寺村撿拾的瓷片為線索,才使汝官窯址的確切位置重見天日。從古瓷窯址的發(fā)掘研究來說,瓷片更是唱著主角。無論是越窯、邢窯、定窯、龍泉窯、耀州窯、景德鎮(zhèn)窯……,幾乎所有的古瓷窯址瓷器資料,都主要以瓷片堆集的發(fā)掘和整理為特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古瓷片就沒有古瓷窯址的研究成就,沒有古瓷片也同樣沒有博物館古瓷工作者的研究成就。
對業(yè)余古瓷收藏愛好者來說,古瓷片的珍貴性也不言而喻。普通古瓷片是他們學習的第一手實物資料,而能夠擁有典型的珍貴瓷片,已成為玩瓷者引以自豪的財富和收藏水平的標志。比如明代成化官窯斗彩瓷器,珍若拱璧,價值連城,一只雞缸杯1999年春季在香港拍賣到近3000萬港幣。普通收藏者別說購買,就連想看一看也得到故宮去。那么從地攤上買到一片有“天”有“地”、有紋飾有整款的成化官窯斗彩團菊紋碗殘片,從而能夠真真切切地上手觀察它的質(zhì)地特征,該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收獲。
六朝故都的南京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國內(nèi)收藏和研究古瓷片人數(shù)最多,成果最豐的地方。南京古陶瓷研究會旗下聚集了一大批知識層次高、研究能力強的古瓷愛好者。他們癡迷于古瓷片的收藏與研究,一年四季,風吹日曬,石頭城內(nèi),秦淮河邊,到處留下他們尋尋覓覓的足跡。“身上泥水惹人笑,手中瓷片驚世珍”,辛勤的耕耘換來豐碩的成果:有人撿到青花瓷之源唐代青花殘碗,有人拾得元紅綠彩高足杯殘件,更有人找到了以往僅有文字記載而不見實物的元代戧金玉壺春瓶殘器。請不要小看這些東西,國內(nèi)著名的大博物館都沒有這些資料,它們的學術價值是那些有錢就能買得到的明清傳世官窯器所無法比擬的!
古瓷片是判定鑒別對象的真正權威
對一件瓷器的窯口、生產(chǎn)年代和其他要素,是專家說了算還是瓷片說了算?歸根結底是古瓷片說了算。因為能夠說出真理性結論的專家,并不是憑空想象、心血來潮得出正確判斷的,而是依據(jù)了對古瓷實物實地,包括古瓷片的綜合深入研究才總結出科學結論的。當專家的已有結論同新發(fā)現(xiàn)的古瓷片等客觀事實發(fā)生矛盾時,我們信誰?當然信實物證據(jù)!因為“實踐(包括實物證據(jù))高于理論的認識”。
過去人們(包括專家)一直認為北宋汝官窯器以釉色取勝,光素者多,并且“汝官無大器”。但清涼寺村汝官窯址發(fā)掘結果推翻了過去這種結論,眾多的刻花、印花、雕鏤瓷片和一些復原器物證明,汝官器不但有韻味迷人的釉色,而且有豐富多彩的裝飾;不但有小巧典雅的碗盤盞洗,而且有器型碩大的陳設精品。
正因為古瓷片是破碎的,因此器物的胎釉斷面、“腸腸肚肚”一覽無余地暴露出來,使人們不但能知其表,更能察其里。這比之單純地觀察完整器學習鑒定,在對古瓷特征的掌握上具有更加深刻全面的優(yōu)勢。
用古瓷片作標準對照物進行古瓷鑒定,是以標型學為特征的古瓷科學的基本方法。古代瓷器無論官窯民窯,都是一定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和大文化背景下的產(chǎn)物。同一產(chǎn)品、同一窯場、同一器類,大體上都有著與當時制瓷科技術平相一致的工藝水平和時代審美共性,這就是古瓷標本可以用做鑒定標準的客觀依據(jù)。以胎土粉碎為例,景德鎮(zhèn)元明清時期沒有引進機器粉碎以前,一直在江邊利用水椎粉碎。官民窯胎質(zhì)的區(qū)別,民窯高中低檔瓷器的區(qū)別,只在于瓷石、高嶺土質(zhì)量的高低和胎泥過濾除腐工藝精細程度,同現(xiàn)代球磨和粉碎、強磁場去鐵的制胎效果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而元明清時期不同制瓷工藝發(fā)展階段的區(qū)別和同一時期的共性特征也是十分明顯的。這樣,我們把不同時期古瓷片標本系統(tǒng)排列,從斷面露胎部分進行排比分析,就可以歸納出十分科學的胎質(zhì)時代特征序列,為鑒別古瓷找出一種非常有說服力的實證標準。瓷胎是這樣,釉質(zhì)釉色、紋飾彩料、制作工藝都可以這樣。
在我結識的古瓷藏友中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大凡重視古瓷片的搜集、整理、研究的人,入道快,“走眼少”,能從理論和實物的結合上掌握古瓷的本質(zhì)特征,其眼力、藏品的真品率和檔次都比較高。相反,那些不重視從古瓷片和傷殘古瓷器入手,結合古瓷理論進行學習,只想一下子收藏到宋元名瓷或明清官窯瓷器,照著書本按圖索驥的人,幾乎都是敗績累累,全軍覆沒。僅2000年在香港拍賣出4400萬港幣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我在國內(nèi)藏友處就見到過3件。在鑒別時,有的人一點即悟,表示要改弦更張,重新選擇正確路子搞古瓷收藏。有的人則不然,他和你急。你指出是贗品,他堅持是真貨,而且搬出書本指點著一處一處給你講理論。你說這種名品歷來傳承有緒,國內(nèi)外共有幾件都記錄在案,他卻說“為什么我這件不能是未發(fā)現(xiàn)的另一件呢?”你具體向他指出不對的地方,他說瓷器是人工制造,火的藝術,哪能都一個樣。問他有無古瓷片?他說我要那玩意兒干啥!
實際上,許多這樣的朋友不懂得,真正有成就的古瓷專家,無論專業(yè)的還是業(yè)余的,并不是整天捧著完整的國寶珍器著書立說,相反,無不極其重視各種古瓷片或傷殘器的研究。翻開《收藏家》看看,不少文章中介紹的主角是古瓷片。上海博物館的陶瓷分館內(nèi),專門有展示國內(nèi)各個時期各個窯口古瓷片標本的專柜。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以精美的印制,出版了由故宮博物院編的一部大型圖冊《故宮藏傳世瓷器真贗對比——歷代古窯址標本圖錄》,這部圖冊在編寫中專家云集,陣營龐大,故宮古瓷精英幾乎全軍出動,可見古瓷片在這些專家們心目中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古瓷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先生在其最有影響的古瓷巨著《明清瓷器鑒定》一書中,所選的唯一一張工作照,就是登在“后記”頁的“鑒賞研究陶瓷碎件”的認真形象。我想,這種選擇是意味深長的,讀者應從中悟出些什么吧。
當然,古瓷片的搜集收藏不能無原則地亂收亂買。一要選典型的。二要注意進行科學系列的整理與補充。三要提高警惕,謹防少數(shù)利欲熏心者用現(xiàn)代仿品的碎片冒充古瓷片出售。買了這種假古瓷片,經(jīng)濟損失不說,更重要的是以它為師就把自己引入到錯誤的鑒別觀念上去。這種現(xiàn)象目前在耀州窯瓷、越窯瓷、鈞窯瓷和龍泉窯瓷上都有發(fā)現(xiàn),藏友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