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名窯中的鈞瓷出禹州,單鈞臺窯就占地30多萬平方米,瓷片堆積厚1~2米,足稱鈞瓷之鄉(xiāng)。但在它的北方約300公里的地方,也有一片燒造鈞瓷的古窯群,這就是豫北的鶴壁集窯。
四川大學(xué)教授陳德富在《古瓷收藏與鑒賞》一文中提到:此窯“窯址在鶴壁集市西茹家村一帶,時代為宋元,這是河南宋代一個大窯場,出土物十分豐富。其瓷器胎細,白或灰白,釉色以青釉、白釉為多。”
鶴壁窯在河南省的最北端,隔漳河與磁州窯遙遙相望。西背太行,東展平原,湯河在其南,洹河在其北。窯址散落在方圓四十華里的丘陵之上,當(dāng)?shù)赜兴氖謇餆G坡之說。已探明的窯址有鶴壁的西茹村,安陽縣的善應(yīng)鄉(xiāng)、馬家鄉(xiāng)等。
上世紀的70年代,古瓷收藏還未火熱,當(dāng)?shù)匕傩沼旰笤谔镩g地頭、岡坡嶺澗不時拾到一些殘片及殘器。因不識為何物,或放在窗臺墻角,或用來盛食喂雞。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老城改造工作蓬勃興起。在鶴壁鄰近地區(qū)的邯鄲、安陽、新鄉(xiāng),從建筑工地出土了大量的鈞瓷片。當(dāng)時古瓷愛好者還以為是禹州的鈞瓷,十分珍惜,“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隨著越來越多的殘片及殘器的出現(xiàn),古瓷愛好者恍然大悟:安陽及周邊地區(qū)的鈞瓷80%是出自鶴壁窯。至此,當(dāng)?shù)毓糯山缡加?ldquo;鶴鈞”之說。
鶴壁窯鈞瓷始燒于北宋末年至金代這段時間。2002年安陽首屆全國收藏品交流會上,我看到一片鶴鈞盤殘片。盤心內(nèi)有黃彩銘文:“□諒周元恒,巧工手工生,火燒初造瓷□。”該器為當(dāng)時鈞瓷燒造成功的紀念物,盤口微斂,圓唇,弧腹,平底,圈足略向上撇,盤底施護底釉,是典型的宋、金時代的器物,足可佐證“鶴鈞”始燒于宋末或金代。鶴壁窯鈞瓷興盛于元初,從安陽老城出土的大量鈞片來看,當(dāng)時幾乎家家用鈞瓷,數(shù)量相當(dāng)可觀。元末不知什么原因,鶴壁鈞窯戛然停燒,不復(fù)再燃。
鶴壁鈞窯的器型有:碗、盤、缽、罐、盆、瓶、爐、盞托、杯等,都是供周邊地區(qū)居民所用,為典型民鈞。其胎質(zhì)分為兩種,一種為灰黑胎,粗糙堅實;一種為灰白胎,比較粗松,與釉面結(jié)合不牢。釉色有天藍釉、月白釉、米黃釉、青綠釉、靛青釉,具有代表性的是那種呈深藍發(fā)黑帶白點的釉色,比較凝重。鶴壁窯好的釉色與禹鈞不相上下。其窯變紫斑、紅斑雖不及禹宋鈞的窯變縹緲彌漫,但上乘窯變還是十分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