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技巧隨人、隨家庭情況、隨病人病情、隨時間、地點、條件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這里只能講一些最基本的溝通技術(shù)。
1、傾聽:專心地、耐心地聽病人講話,這是最基本的一條。沒有真正的傾聽就不會取得病人的信任,病人就不會把自己的心里話和內(nèi)心感受告訴我們。傾聽本身就表示我們對病人的理解和尊重。很多病人對這個問題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能專心地、耐心地聽病人講話,就等于給他一個良性的刺激,引起他說話的興趣,加強說話的動力,以后病人就很愿意把心里話說出來。
2、肯定: 不論病人有什么感受,只要這種感受對病人而言是真實的,我們就必須加以肯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美尼耳氏綜合征患者感到天旋地轉(zhuǎn),天花板在轉(zhuǎn)動。耳鼻喉科的醫(yī)生就會首先肯定病人的這種感受是真實的,然后再給病人解釋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家屬在與精神病人接觸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病人說出一種令人無法理解的感受,家屬就認為是“胡說八道”、“哪有的事!”等等。這樣就妨礙了病人與家屬進一步溝通。例如,精神病人害怕有人要抓他,首先我們要肯定他這種感受,用理解和體貼的態(tài)度對他講:你害怕有人要抓你,這種感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對你來講是完全真實的。假如病人得到了我們的肯定,愿意進一步談下去,我們就可以和病人共同商討,如何理解和處理這種現(xiàn)象。
3、澄清: 澄清是個書寫詞匯,就是搞清楚的意思。我們所說的澄清包括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方面是搞清楚病人每句話的實際內(nèi)容和說話的目的,這是有效溝通所必需的。有的時候,說話的內(nèi)容和目的是不一致的。舉例說明,炎熱的夏天,孩子跟媽媽說:“我渴了。”渴是孩子的感受,但實際目的是讓媽媽給買汽水喝或買冰棍吃。“我渴了”是說話的內(nèi)容,目的是為我解渴。精神病人和健康人一樣,往往說話有他的言外之意。家屬如果不清楚這一點,就無法與病人真正的溝通。
另一方面,病人發(fā)生什么生活事件,家屬一定要搞清楚整個事件的經(jīng)過,當時的環(huán)境以及當時病人的情緒反應(yīng)等,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搞清楚。越了解得詳細就越能與病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例如,病人與售貨員發(fā)生了爭吵,很不痛快,東西沒買就回來了。這時,家屬就有必要讓病人平心靜氣地把整個事情的經(jīng)過、細節(jié)及病人的情緒反應(yīng)跟我們講清楚,我們也表示出關(guān)心和愿意了解的態(tài)度。這樣我們就可以有目的地去幫助病人,緩解病人的不安和憤怒。而且,這樣做本身就有利于家屬與病人的溝通,促進病人表達能力的提高。精神分裂癥病人如果能夠把事情的經(jīng)過有條不紊地表達出來,把自己的情緒感受如實地、生動地給聽眾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言語描述本身就是病人精神健康水平提高的體現(xiàn)。
精神分裂癥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疾病本身可能妨礙病人與別人的溝通。精神衰退的病人表現(xiàn)出的情感淡漠是很嚴重的癥狀,這往往與周圍人隔離或疏遠病人有密切的關(guān)系。過去,精神分裂癥病人往往生活在與社會隔離的狀態(tài)下,因而衰退進行的快,程度也比現(xiàn)在嚴重。現(xiàn)在,嚴重精神衰退的病人比本世紀初期明顯減少,其原因不完全是藥物的進步,而是與人們對精神病人的關(guān)心、愛護和主動的溝通有關(guān)。所以,提高病人表達自己情感的能力,這本身就具有治療作用。
4、善于提問: 一般地講,提問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開放式的,另一種是封閉式的。封閉式的提問就是只允許回答“是”,還是“不是”,或兩個答案選其一,很像法庭的法官對被告的詢問。醫(yī)生有時也使用封閉式的提問,目的是把某一個癥狀的特殊性質(zhì)搞清楚。如醫(yī)生會問偏頭疼的病人,是左邊疼,還是右邊疼,兩個答案中只能選擇其一,這就是個封閉式的提問。家屬在與病人交談中,除了特殊情況之外,應(yīng)盡可能少用封閉式的提問。因為,封閉式的提問容易使病人限于被動,容易讓病人感到是在受審訊,不能發(fā)揮病人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