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各朝的瓷器,內(nèi)容豐富,既有共同風格,又各具不同的特點。
2、清代瓷器的造型
順治、康熙時,古拙、豐滿、渾厚,雍正時的秀巧雋永,乾隆時則顯規(guī)整,嘉慶、道光以后則稚拙笨重。
3、胎體,琢器類,一般薄厚適中,圓器類則有厚有薄。康熙時,胎體體重,質(zhì)地堅硬細密。雍正時有胎質(zhì)輕薄、細潤,潔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體厚笨、質(zhì)地粗松。清代的琢器類腹、頸部接痕極為少見。明代留器露胎處,常泛火石紅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澤略顯青白。順治、康熙兩朝,釉面平整細膩,胎釉結合緊密,釉面分別呈青白、粉白、醬白,硬亮青等幾種色澤。雍正時釉面細臼瑩潤,多有桔皮皺紋。乾隆時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夠平整,波浪明顯。晚清時施釉稀薄,釉質(zhì)疏松,不夠堅致。
5、紋飾深受同時期繪畫的影響,民窯瓷器,寫意寫實并存,用筆豪放。御用官窯連器,圖案趨向規(guī)范化,用筆細致入微,構圖拘泥、繁縛。早期紋飾中的山水、樹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鍍點,古裝仕在高警秀麗,柔細的花繪采用沒骨畫法。晚期紋飾中的人物面部無神,鼻部隆大,這一時期龍紋形態(tài)不一,既有方頭大額、正肅蒼勁的,也有纖柔細身的,一般為獅子頭,龍發(fā)較多,龍腳明顯突出,兩支腳立體感強,龍身粗笨,一般畫為四爪和五爪,如同雞爪。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藝受到了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因而在瓷器上出現(xiàn)了具有西方繪畫風格特點的花紋圖案。如在琺瑯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繪畫西洋人物,樓房、船和狗之類的花紋圖案。
7、清代八寶圖案為輪、螺、傘、蓋、花、罐、魚、腸。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為光滑的砂底。順治、康熙時瓷器足型較為多樣。有雙圈層底、斜削式底、二層臺式底、臥足、滾圓泥鰍背形足等。
9、景德鎮(zhèn)官窯多屬皇帝年號款,民窯有干支年款、吉祥語款、私家款及圖記款等。有印、刻、青花、紅釉、金彩、料彩、等多種,楷篆均有?滴蹩嘧,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緒、宣統(tǒng)三朝,又以楷書款為多,外圍以圓圈或方框格式。民窯款識多隨意亂寫,字體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