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所有制造企業(yè)都在關注著一個扣人心弦的標的——石油的價格,因為它幾乎詮釋著所有原料的價格走向。
我們從事的冰淇淋行業(yè)更是步履艱難,很多原料來自國外,大部分包裝耗材來源于石油制品,供貨商幾天一個報價,這使得我們很多產品的直接利潤就減少8%~10%。
我們的主線產品“妙脆”單箱價格20元,企業(yè)本埠哈爾濱20.8元,最近幾年毛利一直維持在22%左右。但隨著產品的原料巧克力、奶粉、奶油、鍍鋁膜以及管理費用等大幅漲價,使得毛利驟降到14%左右。同時,本產品暢銷多年,占企業(yè)銷售額的49%,如果長時間徘徊于此境遇的話,企業(yè)不要說發(fā)展,連生存都成問題了。于是一個主線產品“妙脆”的漲價課題擺在我的面前……
參照他山之石,期待可以攻玉
漲價之初,我們參照了很多企業(yè)的做法,包括蒙牛、伊利的價格調整的方法,出現的問題,整改的措施等。
我們發(fā)現,一些企業(yè)漲價之初釋放消息,讓經銷商備貨,或是直接促銷給其備貨,然后調整價格,逐漸讓經銷商適應;如果遇到一些渠道抵制,再以促銷拉動渠道上路。這期間總是伴隨著價格體系的混亂,終端零售價格也有波動,甚至出現一些竄貨現象。這是直接漲價最常用的模式,也是弊端最多的模式之一。暢銷產品采用這種方式的幾率多些,因為更換產品包裝和規(guī)格有可能使消費者混淆產品的VI,甚至等同于假冒產品。在冷飲行業(yè)跟隨之風旺盛的今天,強勢產品的漲價幾乎都是直接漲價的。
價格未動 調研先行
我們的主打產品“妙脆”由于多年暢銷東北區(qū)域市場,在分眾脆皮市場占有高達50%的市場份額,但是也衍生了大量的渠道問題。通過對“妙脆”的swot分析,我們發(fā)現,產品的各個要素出現的問題矛盾最終都和價格體系息息相關,我們對價格調整的緊迫感更加強烈了。
通過細致的分析,我們還發(fā)現了更多潛在的問題:
首先,“妙脆”在主要的銷售區(qū)域零售價大部分都是0.8元/支,1.5元/2支,7元/10支這三個價格尺度,個別旅游景點、繁華商場門口價格略高,單支零售價為1.0元~2.0元。如果我們做價格上的調整,微調可能不影響渠道終端的售賣價格,但是對經銷商和二批商來講,本來已經很少的利潤再擠壓一些,他們能夠接受嗎?
其次,竄貨的問題。竄貨主要發(fā)生在一線市場,企業(yè)深度分銷下眾多的分銷商為了完成企業(yè)定制的任務,拿到高額的返點,不惜鋌而走險,竄貨成了主要手段,甚至只賺取7%左右的返點,不再加價銷售。而二線城市的獨家經銷商為了維持自己強大倉儲、物流等費用的開支,7%返點是遠遠不夠的,于是產品要進行渠道加價銷售,單箱一般加價2元,這時竄貨價差空間就出現了。
經過討論之后,我們最終停留在一個命題上,即消費者是否接受1元這個價格?區(qū)域代理商是如何看待區(qū)域市場價格的?于是我們想到了經銷商會議和市場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