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暗藏釋說,以柔克剛
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辱罵別人,聽話人當(dāng)然很容易能聽出來,如果說話人是利用會話隱涵來侮辱人,聽話人就更應(yīng)注意了。聽話人不僅要善于聽出對方的惡意,而且必要時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對方一個含蓄的回去。據(jù)說,有一位商人見到詩人海涅(海涅是猶太人),對他說:“‘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島,你知道在島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海涅說:“你說吧,是什么?”商人說:“在那個島上呀,既沒有猶太人,也沒有驢子!”海提回答說:“那好辦,要是我們一起去塔希提島,就可以彌補(bǔ)這個缺陷。”這里商人把“猶太人”與“驢子”相提并論,顯然是暗罵“猶太人與驢子一樣,無法到達(dá)那個島”,而海涅則聽出了對方的侮辱和取笑,回答時話里有活,暗示這個商人是個驢子,使商人自討沒趣。
在交際場合,遇到小人含沙射影,指桑罵槐,我們可采用以下策略:
①以牙還牙。及時巧妙地抓住對方講話內(nèi)容中的漏洞反戈一擊,來揭露丑惡,戲弄無知,回?fù)魫阂獾奶翎,以解脫作的窘境。安徒生十分簡樸,曾戴著一頂破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個過路人取笑他:“你腦袋上邊那個玩意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嗎?”安徒生隨即回敬道:“你帽子下面那個玩意是什么?能算是腦袋嗎?”一生敏捷的安徒生這一答話,就是沿用對方譏笑話的句式來譏笑對方,使旁觀者痛快淋漓,覺得酣暢。
②以退為進(jìn)。有時在交談中,表面退縮,實則是為了更有力的反擊,就像拉弓射箭一樣,先把手往后拉,目的是為了把箭射出去更有力。古代齊國晏子出使楚國,因身材矮小,被楚王嘲諷:“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說:“齊國首都大街上的行人,一舉袖子能把太陽遮住,流的汗像下雨一樣,人們摩肩接踵,怎么會沒有人呢?”楚王繼續(xù)挪揄道:“既然人這么多,怎么派你這樣的人出使呢?”晏子回答說:“我們齊王派最有本領(lǐng)的人到最賢明的國君那里,最沒出息的人到最差的國君那里。我是齊國最沒出息的人,因此被派到楚國來了。”幾句話說得楚王面紅耳赤,自覺沒趣。這個故事中晏子的答話就是采用以退為進(jìn)之法,貌似貶自己最沒出息,所以才被派出使楚國,這是一退“,實則是譏諷楚王的無能,這是”進(jìn)“,以退為進(jìn),綿里藏針,使楚王侮辱晏子不成,反受奚落。
③暗藏鋒銳。在某些場合,將某一固定調(diào)拆開來解釋,賦予原詞新奇意境,使能化腐為奇,博得喝彩。有一次,周恩來接見美國記者,有個不懷好意的記者挑釁地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馬路呢?”周恩來總理聽了,很自豪地回答說:“我們中國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簡稱為馬路。”那個記者聽后啞口無言,一副窘態(tài)。周總理這一妙答,巧妙利用訴調(diào)法,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奇的含意,時而山重水復(fù),忽而柳暗花明,點石為金,化拙成巧。既維護(hù)了中國人的尊嚴(yán),又巧妙地回?fù)袅四莻美國記者。真可謂藏鋒處鬼神莫測其淵,露稅處天下英擋其勢。
④以柔充剛。例如,甲乙兩人關(guān)系不好,一次在小巷中狹路相逢,甲傲慢地說:一我就不給你讓路,你能把我怎么樣?能把我吃掉嗎?“乙慢條斯理地說:”我當(dāng)然不能吃掉你,因為我是回民。“動的回答看似問甲妥協(xié),但實際上是暗駕”甲是個豬“。
話里藏話,總體上有兩個基本功:一是能夠聽出對方的弦外之音,惡毒之意,否則便會成為笑柄,白自被人要了自己還陪著笑臉。二是要金委婉含蓄地表達(dá)自己,話說得很藝術(shù),又讓聽話之人心領(lǐng)神會,明白你話中的鋒芒所在。你的敵人發(fā)出的旁敲倒去之音,暗含惡毒之意,這是一種無形的霹靂,甚至?xí)屇闵頂∶眩f萬不可小瞧。對待居心不良的暗算之“飛鎮(zhèn)‘的上策便是接鏢有術(shù),還以顏色。維護(hù)自己的名聲和面子,是自我保護(hù)。立足于世的必備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