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這是一只清順治年間的殘碗標本(圖1);碗心內(nèi)畫山景人物圖(圖2);碗外寫有南宋進士謝枋得《慶庵寺桃花》詩句: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其口沿涂一圈有檀香口美譽的醬釉,碗外壁空白處有劃花工藝;最難得的是底款,為較少見的“大清順治年制”款(圖3)。
順治一朝歷時十八年(1644—1661),由于新政權是在明末戰(zhàn)亂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社會動蕩不定,經(jīng)濟遭到嚴重破壞,百廢待興,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來,要想全面恢復御窯廠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尚不可能提到議事日程上,國內(nèi)制瓷中心景德鎮(zhèn)一度處于瓷業(yè)生產(chǎn)的蕭條狀態(tài),產(chǎn)量很少。清人葉夢珠《閱世編》記載:“順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磁器之丑,較甚于舊,而價逾十倍。”景德鎮(zhèn)仍舊沿襲明末采取的臨時應急措施,“有命則供,無命則止。”官窯生產(chǎn)時停時產(chǎn),所以傳世的官窯瓷器不多見,而民窯則開始全面恢復大規(guī)模燒造,其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官窯,從國內(nèi)外收藏的順治瓷器來看,民窯遠多于官窯。據(jù)藍浦《景德鎮(zhèn)陶錄》記載,順治建廠燒造御器始于順治十一年(1654),先是饒州守道董顯忠、王天眷、王英等督造龍缸未成。在順治十六年(1659)再由守道張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欄板、龍缸等大器,盡管花費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仍沒有成功。這說明當時景德鎮(zhèn)官窯生產(chǎn)雖處于低潮期,但始終沒有停止過,官窯器數(shù)量較少,精細度也明顯不高,個別還比較粗糙。順治窯主要燒造了青花、五彩、白釉、黃釉和茄皮紫釉等幾個品種,這其中青花占主流。
順治瓷器寫年款的官窯很少,主要是青花碗和茄皮紫釉盤,以書寫“大清順治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款為主,也有寫“順治年制”四字款?钭钟霉P有力、起筆見峰、住筆見頓、劃多下拉、勾捺上剔,但整體布局不甚規(guī)整。順治官窯瓷器存世不多,極為珍貴,館藏多為國家一級文物。
民窯款則較為多樣,有篆書堂名款,如“玉堂佳器”“繼善堂”“梓桑軒”等,有各式花押款、偽托款;祭器多用順治幾年等干支紀年款。有專家指出,順治以年號款者雖然較少,但也并非沒有。
已知館藏順治官窯瓷器整器資料共有七件。分別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順治官窯瓷器“大清順治年制”款四件——順治黃釉暗刻龍紋盤,底白釉青花雙圈“大清順治年制”六字款;順治茄皮紫釉盤,底白釉青花雙圈“大清順治年制”六字款;順治茄皮紫釉暗云龍紋盤,底白釉青花雙圈“大清順治年制”六字款;順治青花三秋魚缸,底白釉青花雙圈“大清順治年制”六字款。上海博物館藏順治官窯瓷器“大清順治年制”款一件——順治五彩魚藻盤,底部有“大清順治年制”雙圈楷書款。常熟博物館藏順治官窯瓷器“大清順治年制”款一件——醬色釉暗刻云龍紋盤,底部青花書“大清順治年制”雙圈楷書款。香港天民樓藏順治官窯瓷器“順治年制”款一件——青花瑞獸紋盤,銘款“順治年制”。
舉世聞名的元青花全球有據(jù)可查的藏品約400件,但順治官窯瓷器有據(jù)可查的竟只有七件,在高仿泛濫的今天,偶見于市場及拍場的順治款瓷器因沒有老氣或是后仿不到代而得不到廣大藏友的一致認同,所以真正到代的順治官窯瓷器的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本文所述這件清順治年間的青花殘器,有天、有地、有醬口、有詩、有畫、有款、有暗刻紋,碗心繪有山水人物,碗外寫有文字,詩書畫皆有。從研究分析順治青花的工藝特點的角度來看,這件藏品雖然已經(jīng)殘損,但仍不失為一件值得收藏的實物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