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罐高13.8、口徑15.6、底徑11.5厘米。斂口,豐肩,平底內(nèi)凹,澀胎。頸繪鋸齒狀邊飾,此紋樣唯見于順治時期的缽式爐、凈水碗和罐類的口部,為順治青花瓷上頗具時代氣息的輔助邊飾。腹部的“云龍三現(xiàn)”雖為順治康熙間的常見題材,但順治晚期至康熙時,龍紋身上的鱗片一般都留有露白,龍發(fā)呈斜披狀,龍須較長。彎曲弧度大,須尖帶翻卷。這條龍則“怒發(fā)沖天”似火炬形;龍須較短粗,須尖不帶翻卷,頗似魚叉狀;龍身僅用混水的青料作涂抹,輔以深色勾線表示龍鱗,鱗片間不留絲毫空白,為晚明至順治早期的龍紋制法。尤當注意火珠紋,康熙時較寫實,火珠的造型呈實體狀;而此罐的火珠為一根連貫的螺旋形線條,屬于飄渺玄虛呈氣體狀的火珠,二者的形態(tài)與內(nèi)涵截然不同。此罐云紋成片成團畫得較為率意,云紋的外廓不作勾邊,僅以大筆將青花料作塌抹處理;龍的眼珠朝天翻;瓷胎淘洗欠細,底部澀胎上有較多氣孔和砂孔現(xiàn)象。如此看來,這件粥罐當屬順治早期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