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紋硬陶象鼻盉
▲原始瓷獸面鼎
▲印紋硬陶圈足鬶
▲鴨形壺
一提到陶瓷器,很多人會自然地聯(lián)想到光滑、精致……但今日起,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一批原始的陶器或將顛覆你的想象。
從新石器時代末期自然質樸的印紋硬陶圈足鬶[guī],到夏商時期造型奇特新穎的象鼻盉[hé]、鴨形壺,再到戰(zhàn)國時期抽象浪漫的原始瓷獸面紋鼎……這些介于陶與瓷之間的特殊器物是展覽的主角。這批240件先秦時期印紋硬陶、原始瓷器,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4家文博單位借展。
著黑陶的粗糙涂層
或是中國原始瓷釉起源
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蕭山跨湖橋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fā)現(xiàn)了印紋陶的蹤跡。“這里發(fā)掘出土的陶器中,有數(shù)片拍印紋飾的陶片,紋飾包括交叉繩紋、幾何形的方格紋、籃紋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羅汝鵬說,這就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印紋陶。
這種兼具實用與美觀的制陶技術,很快又演變出了質地堅硬的印紋硬陶。“大約在夏代中晚期,南方開始出現(xiàn)龍窯。這種工藝革新,使窯溫從以前的1000℃以內發(fā)展到了1100℃以上,陶器就變得更加致密、堅硬。”早期,土火交融的印紋硬陶,從形制到紋飾都取法自然,你會看到鴨形壺、象鼻盉,以及如同竹編器一樣的陶陶罐罐。
而一些偶然的出現(xiàn),又讓硬陶披上了神奇的外衣。指著一個表面黝黑的陶罐,羅汝鵬提醒說,別看它長得普通,但這是南方特有的陶器——著黑陶,而它全身濃淡不一的黑色涂層與釉的形態(tài)巧妙相似,“涂層較為粗糙,與原始瓷釉有明顯區(qū)別,但當著黑陶經高溫燒至1200℃時,表層黑衣就會轉化為釉層。”羅汝鵬說,這種涂層很可能就是中國原始瓷釉的起源。
紋飾和形制是越地工藝
為何出土于洛陽
頂著象頭,長著一雙圓溜溜的眼睛,長長的鼻子用作器流,這是一件物如其名的酒器——象鼻盉。相對于生動的造型,它在陶瓷史上有更加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我國現(xiàn)已知年代最早的原始瓷器,也是年代信息最準確的一件瓷器。”不過,它的身上仍承載著一個懸而未決的謎團,“它的幾何紋飾和形制都是典型的越地工藝,和一旁江山市肩頭弄出土的印紋硬陶長相一模一樣,但它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它可能是南方工匠制作好供應去北方的,但奇怪的是,在南方卻沒有找到類似的原始瓷器。”
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春秋戰(zhàn)國,印紋硬陶與原始瓷器走過了自誕生到成熟、由全盛至衰退的生命歷程。
今天,當它們穿越幾千年走到我們面前,你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封印在其中的越地文化與故事。
據(jù)悉,展覽為期三個月,將展至2019年2月20日。展覽期間將會有相關講座、印紋陶制作體驗等配套活動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