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夏文明的凝聚
龍——中華民族的象征
龍——中國文化的象征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征。龍文化上下八千年,源遠而流長,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符號。中國歷代正史記載的龍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類型的文獻更是龐大。
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彩多姿。龍裝飾、雕龍、建筑里的龍吻、元宵節(jié)舞龍、舞龍燈、耍龍燈、二月二龍?zhí)ь^吃龍須面、端午節(jié)龍舟賽,龍圖畫、龍書法、龍詩歌、龍歌曲等是長期流行的民間文化,龍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
作為龍的傳人,不能對中國的龍文化一無所知。不了解龍文化,就無法了解古老的中華文明。
根據龍文化專家閘東山的研究,在石器時代,華夏大地有九大部落,其中以伏羲領導的以蟒蛇為圖騰的蟒蛇部落最為強大。后來蟒蛇部落先后征服了雄鹿部落、鱷魚部落、老虎部落、蒼鷹部落、巨蜥部落、紅鯉部落、白馬部落、長須鯨部落,并在原蟒蛇的圖騰上增加了白馬的臉、巨蜥的腿、老虎的眼、紅鯉的鱗、白鯊的尾、長須鯨的須等其他動物的特征,于是就形成了全新的圖騰。
一天,伏羲召集九大部落的頭領開會,研究新圖騰的樣子,忽然一道雷電閃過,耀眼的電光極像他們新的圖騰,并且伴有轟隆隆的巨響。于是伏羲就將新圖騰命名為。垼拇她垐D騰在神州大地樹起,九大部落成一統(tǒng)。這就是中華大地成九州的來歷,也就是龍圖騰誕生的過程。
據記載,在炎黃時代,龍成為中華民族各部落聯盟的共同圖騰。秦漢以后,龍成為帝王的象征。歷代皇帝都自稱為“真龍?zhí)熳?rdquo;,還把龍字用在帝王使用的東西上,如將皇帝穿的衣服稱為龍袍、皇帝坐的椅稱為龍椅、皇帝睡的床稱為龍床等。
在古人心目中,龍是一種神秘的寶物,不易見到,即使顯現了也見首不見尾,或只見到只鱗片爪。而龍的出現,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所以龍被人們視為天下間最大的吉祥物。
雖然神秘莫測、變化多端的龍難得一見,但自古以來人們對龍的形象描述得很清楚。漢代學者王充指出,龍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三部分長度都相等;龍的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頸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龍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龍還能顯能藏、能巨能細、能長能短。春分時飛上天,秋分時潛于淵。
在神話傳說中,龍的種類有很多,有鱗者為蛟龍,有翼者為應龍,有角者為虬龍,無角者為螭龍,未升天者為蟠龍,好水者為晴龍,好火者為火龍,善吼者為鳴龍,好斗者為蜥龍。
在堪輿學著作中,“龍”是最常見的術語之一。由于自然界的山和水在形態(tài)上變化多端,與傳說中的龍相似,所以古人將山和水都比喻作龍,把山脈直呼作“龍脈”,把曲折的流水呼作“水龍”。這樣,龍就成為山和水的象征,各種龍的塑像和圖案大量出現在宮殿衙署、大戶人家乃至尋常百姓家中。北京故宮的九龍壁、太和殿的龍椅、龍柱等都是人們所熟知的。
因為相信龍有某種神奇的力量,許多現代人也喜愛用龍作為裝飾物或擺設。如果住宅的外環(huán)境缺乏真山真水,可以在客廳擺放龍的塑像,作為山水的象征。如果周圍環(huán)境和室內環(huán)境不夠藏風聚氣,也可運用龍的塑像或圖案使室內形成良好的氣場。
在堪輿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獸中,青龍是東方的代表,所以龍的塑像適宜擺放在東方;龍又與水密切相關,北方屬水,所以龍的塑像也適宜擺放在北方。
溫馨提示:
如對文中作品感興趣,可聯系博緣陶瓷購買收藏,聯系方式:13600777720 或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微信咨詢
部分文字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