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元明清時代瓷中青花束蓮紋,是一種固定的青花紋飾,也稱“把束蓮”紋。束蓮紋,是指在青花瓷器上繪制一束用緞帶扎起來的蓮花、蓮蓬和蓮葉的畫面。這種紋飾最早出現(xiàn)在北宋耀州窯中,元朝普遍用于各類青花瓷。束蓮紋形式有置于水波中的“一束蓮”、交錯對稱的“二束蓮”“三分天下”的“三束蓮”,以及“散蓮”等多種形態(tài)。青花一束蓮的高峰期是明永宣時期,作為青花瓷的一個固定紋飾,“一束蓮”因寓意清廉、高潔成為明青花瓷的主流紋飾,還深受歐洲人喜愛,在“克拉克瓷”中有相當(dāng)?shù)?ldquo;一束蓮”遠(yuǎn)銷荷蘭、比利時、德國及英格蘭,是當(dāng)時外銷青花瓷的一個重要部分。“康雍乾”三朝盛世以后,“青花一束蓮”隨社會經(jīng)濟的凋敝而日漸式微,從嘉慶朝開始,無論胎質(zhì)、器型還是畫工、施釉等,各道工序的品質(zhì)都較差了,因而這一時期也成為“青花一束蓮”精品和普通器的分水嶺。
在器型上,“青花一束蓮”主要以盤為主,也有盒、罐、碗、壺等生活用器。元朝中葉曾燒造過一些仿古青銅器的樣式,如“方口尊”等,如今極為罕見。外銷瓷中的“青花一束蓮”,主要器型有大盤、廣口盤、深口盤、將軍大罐等觀賞器,真正意義上的實用器極少。
古代瓷器的收藏與其他品種不同,它不以器型新奇為貴,因為瓷器在一千多年的傳承和應(yīng)用中,已經(jīng)融入人們的生活,如吃飯的盤碗、喝茶的杯盞、養(yǎng)花的花盤、寫字的筆洗甚至睡覺的瓷枕等,這些圓的、方的、深的、扁的等瓷器樣式,已經(jīng)恰如其分地滿足了人類日常生活的分類。所以,瓷器的珍貴之處在于本質(zhì),而器型已相對固定,絕少出現(xiàn)新奇器型。收藏歷代“一束蓮”紋瓷器時,也應(yīng)遵循這個原則。
瓷器中“一束蓮”的紋樣很多,幾乎沒有兩件完全相同的,元明兩代一般都是在盤芯點繪束蓮紋,外壁繪仰蓮紋。清朝的“一束蓮”紋樣則出現(xiàn)很多變化,盤芯的束蓮束越來越粗、越來越密,多了幾分寫實,少了幾分飄逸;外壁也不再繪纏枝蓮紋,代之以圓點紋和枝豆紋,而且盤芯和盤壁的留白面積也較元明時期大為減少。
近幾年來,“一束蓮”瓷器在拍賣市場上并不少見,市場表現(xiàn)同樣可圈可點。筆者從幾家大型拍賣行推出的此類拍品中,精選了三件頗具代表性的拍品簡要介紹,以期更為直觀地感受這一門類瓷器的藝術(shù)價值。
圖1為上海朵云軒2012春拍會上亮相的明永樂青花一束蓮紋大盤。盤直徑31.5厘米,撇口,弧形壁,淺圈足,胎壁厚薄適中,造型端莊大氣。盤心繪蓮花、蓮蓬、茨菰、浮萍等水生植物,以緞帶束在一起。構(gòu)圖疏朗有致,畫意古樸典雅。該盤以460萬元成交。
圖2為中國嘉德2012春拍會推出的清雍正黃地青花一束蓮大盤。盤直徑40厘米,盤形周正,釉質(zhì)瑩潤,削足考究,足端露胎,胎質(zhì)潔白細(xì)膩,通體以黃釉為地,盤心繪“一束蓮”紋,盤內(nèi)、外口沿以纏枝花卉紋邊飾。“一束蓮”裝飾既有極強的裝飾性,又含宣導(dǎo)清廉執(zhí)政、勤儉為民的政治禮教。該盤當(dāng)時成交價1150萬元。
圖3為北京華辰2006年秋拍拍品——清嘉慶青花一束蓮紋小碟。該碟直徑11厘米,撇口、弧壁、圈足。盤的內(nèi)壁口沿脛部繪卷草紋,盤壁內(nèi)、外繪纏枝花卉紋,外口沿繪連續(xù)回紋,內(nèi)底心飾一束蓮紋。此小碟當(dāng)時拍得5.28萬元。
隨著海內(nèi)外瓷器收藏家對青花束蓮紋的進(jìn)一步認(rèn)識,青花束蓮紋瓷器的價值凸顯,未來市場走勢同樣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