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塑彌勒佛是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參照我國早期引進的印度彌勒佛,依據(jù)唐末浙江奉化契此和尚的形象以瓷塑藝術(shù)塑造的地地道道的中國自己的彌勒佛。
人們常稱之為瓷羅漢、笑佛、開心佛、大肚佛、平安佛、發(fā)財佛等,它是中國人民自己創(chuàng)造并十分喜歡的彌勒佛,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燦的明珠。
研究中國瓷塑彌勒佛,還須從印度彌勒佛談起。印度彌勒佛,姓慈氏,名阿逸多,出生于南印度波羅奈國一個名叫波婆利的家庭。少時出家為佛弟子,后承佛授記,成為了釋迦牟尼的接班人,也稱未來佛或彌勒菩薩。
彌勒信仰從印度傳入中國之后,彌勒佛逐步從印度所特有形象演變?yōu)橹袊鴱浝盏男蜗,大致有三種類型的彌勒造像,即菩薩裝彌勒、如來裝彌勒、和尚裝彌勒。
菩薩裝彌勒
處于漢、晉時期,一般表現(xiàn)為彌勒在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等待下人間成佛的姿勢。頭戴皇冠,身披瓔珞,莊嚴肅穆,一種為雙腿交叉,稱為“交叉彌勒”或“交腳彌勒”;另一種為右腿著地,左腿盤放置足于右膝上,右手支頤作思維之相,稱為“思維菩薩”。
這是從印度最早傳入中國的彌勒佛造像,比較原始地保存著印度佛像的原型。
如來裝彌勒
大致從北魏開始,中國逐漸流行彌勒下生信仰,其造像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與釋迦佛近似。常見有兩種造像。一種是象釋迦牟尼佛,多作高肉髻,通肩衣,結(jié)迦趺坐;另一種是雙膝并屈,雙足著地,雙手撫膝或作說法相。
這時期的造像已在印度佛像的基礎(chǔ)上加進了一些中國人的形象。
和尚裝彌勒
和尚裝彌勒即中國彌勒佛,處于唐末、宋、元、明、清和民國時期。唐末五代時浙江奉化一位名叫契此的和尚,體胖腹大,看似瘋瘋顛顛,言語無定,常笑呵呵地背個布袋入市,見物乞物,袋中百物俱全,有時在人群中將袋中之物傾瀉于地以奉他人,有時亦示人吉兇且必有靈驗,時人謂之能測。
至北宋時期,人們開始用瓷塑和尚裝彌勒佛形象,讓彌勒佛形象走進了百姓家中。到了明朝,其形貌基本穩(wěn)定,尤其是制瓷名家何朝宗手制彌勒佛造像,對瓷塑彌勒佛形象的確定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至清代和民國時期,制瓷業(yè)快速發(fā)展,中國瓷塑彌勒佛制作水平又得到了極大提高,創(chuàng)造了雙耳垂肩、開口大笑、大肚包容的中國瓷塑彌勒佛形象,創(chuàng)造了我國瓷塑人物雕像的輝煌歷史。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也是一個十分尊崇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
自從彌勒佛從印度傳入中國后,經(jīng)過千余年的演進,中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中國彌勒佛及其瓷塑形象,這是中國瓷文化的驕傲,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驕傲。
有哲人曾說中國瓷塑彌勒佛是集、真、善、美于一體的中國文化精華,是集中國社會、文化、藝術(shù)之大觀。舉目四望,凡炎黃子孫聚居之處,必有中國彌勒佛及其瓷塑形象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
縱觀上下五千年,無論流芳于史冊或民間的英雄人物,世人熟悉而形象在目者,孰能有幾?惟中國彌勒佛形象如懸刊之日月。
溫馨提示:如對文中陶瓷作品感興趣,可添加微信:13600777720了解具體詳情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