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記錄得很認(rèn)真。
陶瓷是一種工藝美術(shù),也是一項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南安官橋鎮(zhèn)毗鄰的晉江磁灶鎮(zhèn),正是因燒制陶瓷而得名。上周六(9月22日),官橋梅嶺小學(xué)全體小記者就乘大巴來到磁灶鎮(zhèn),感受陶瓷魅力。
走進泉州古代外銷陶瓷博物館,大家便看見了一幅大地圖。“從這幅地圖上,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磁灶陶瓷銷往全國各地,磁灶人開設(shè)的建筑陶瓷營銷點遍布除西藏、中國臺灣外的全國各個省市,磁灶陶瓷已經(jīng)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銷往全國各地及中東、南亞、東南亞、美國等地區(qū)。”聽到講解員的這一番話,大家才知道原來咱官橋鎮(zhèn)的這位“鄰居”這么有名氣呢!
沿著這面地圖往右邊走,小記者見到一幅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燒制陶瓷技藝的畫面,從這幅畫面我了解到了陶瓷的制作技藝。熱情的講解員還跟大家介紹了有關(guān)古代陶瓷的做法,古時候制作陶瓷工程煩瑣,全靠人工勞動得來,得先采礦取土,然后水硾粉碎,再淘洗沉淀,踏踩煉泥……總共給要經(jīng)過12道工序才能完成,聽完介紹,讓人不禁為古代人的智慧與勤勞鼓掌!
當(dāng)然,博物館里的重頭戲還是那些精美的陶瓷,來自不同年代的作品自有它獨特的魅力,哪怕是一塊小小的碗碟,都帶著歷史的沉淀感,讓小記者們好奇不已。
最后,大家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來到室外的磁灶窯系金交椅山古窯址參觀,雖然經(jīng)過歲月洗刷,古窯址已顯得破舊不堪。
“金交椅山古窯址是磁灶古窯址的主要遺址之一,也是泉州‘海絲’史跡申報‘世遺’的獨一一處宋元外銷陶瓷出產(chǎn)地,考前人員曾在此挖掘出4座龍窯及作坊遺跡,正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些遺址。”聽著講解,回想起博物館里那美輪美奐的瓷器,小記者們依稀可以感受到當(dāng)年那熱火朝天的勞作場面,無數(shù)件精美的瓷器就是從這里誕生,走向世界各地,大家不禁感慨道古代人民的技藝實在太高超了!
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回學(xué)校的時間了,小記者們依依不舍地回校了。通過這次活動,小記者們不僅了解到磁灶傳統(tǒng)陶瓷燒制的技藝,更從中感受到了磁灶傳統(tǒng)制陶文化的魅力。
上周六,我們梅嶺小學(xué)小記者跟隨報社記者來到了泉州古代外銷陶瓷博物館游玩,我們走進大廳,映入眼簾的便是整個博物館的地圖以及關(guān)于博物館的簡介。
一位姐姐帶領(lǐng)我們走進博物館,為我們講述瓷器的歷史。原來,在古代,泉州的瓷器早已經(jīng)遠銷國外了。我還了解到,在西沙群島沉沒的“南海一號”“南澳一號”等運輸瓷器的船的殘骸中,發(fā)現(xiàn)了許許多多由泉州或江西景德鎮(zhèn)生產(chǎn)的瓷器,可惜大部分都已面目全非。
——小記者 張宇濤◆今天,我以小記者的身份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泉州古代外交陶瓷博物和金交椅山古窯址進行參觀。
我們先去博物館,一進門是一個燒制瓷器的古窯模型還有一張很大的世界地圖,導(dǎo)游姐姐說:“這是古代人做瓷器的地方,做好后再走水運送到世界各地,例如: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日本、朝鮮等國家。”再往里走,是大量的瓷器有:青釉五盅盤、青釉六系罐、青釉燈架、青釉錐斗、青釉缽……
——小記者張紫瑩◆到達陶瓷博物館后,熱情的工作人員帶我們邊走邊看,向我們介紹:“磁灶窯是我國東南沿海說明的著名的民窯,歷史悠久……”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她還給我們介紹了許多陶瓷,比如:青釉五盅盤、青釉高足托杯、青釉陶灶、青釉燈架等各種古香古色的陶瓷,我認(rèn)真仔細地觀察著,記錄著。
從這次的小記者活動當(dāng)中,我學(xué)會了許多有關(guān)陶瓷的知識,下次有機會我會再認(rèn)識一些有關(guān)陶瓷的知識,這次的活動讓我終生難忘。
——小記者張澤慧◆大巴在泉州古代外銷陶瓷博物館停下了,我們迫不及待地下車。講解員滔滔不絕地介紹著許多陶瓷知識,比如,古人是如何燒制陶瓷的、陶瓷的分類等。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古人燒制陶瓷的方法,看著那一件件精美、有特色的陶瓷作品,不禁佩服起古人的智慧。
這一次小記者活動,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新的認(rèn)識!——小記者張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