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清代康熙年間,青花瓷盤上流行過這樣一種紋樣: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條魚和一條龍正奮力將身軀探出水面;魚龍之間有一顆帶火焰的寶珠;瓷盤的邊沿有一圈云紋環(huán)繞(圖1、圖2)。整個畫面似乎是魚和龍在遼闊的海面上對話。這是在表達什么畫意呢?
圖2
我以為,這幅瓷畫的主題應(yīng)是“蒼龍教子”。下面就來說說作出這個判斷的依據(jù)。
首先,畫中那條躍出水面的魚,嘴上有兩條短須,顯然是一條鯉魚。鯉魚在明代民窯的瓷畫中十分常見,許多“魚躍龍門”一類的題材里,都有這樣的鯉魚。鯉魚躍過龍門即能成龍,所以大鯉魚可以看作是還未成龍的龍,也就是龍子。
再看那條騰身拱背、張牙舞爪的龍,顯然是一條成年“蒼龍”。在明代,“蒼龍”屬于民窯瓷器禁止使用的紋樣,一般只能在官窯瓷器上看到它的形象。明代官窯紋樣中,有“海水蒼龍捧八卦”等品種,與本文附圖上的龍紋十分相似。
由此可見,這幅瓷畫中的“鯉魚”與“蒼龍”,是分別借鑒明代紋樣樣式,組合而成一個新瓷畫品種。明代時,“鯉魚”和“蒼龍”一個應(yīng)用于民窯,一個應(yīng)用于官窯,一般不會處在同一幅瓷畫之中。清代對龍紋的禁用尺度放寬了,四爪以下的龍紋允許民間使用,才有可能出現(xiàn)魚龍同框的現(xiàn)象。
那么,康熙時期為什么要將“鯉魚”與“蒼龍”放在同一幅瓷畫中?又為什么說表達的畫意是“蒼龍教子”呢?
“教子”成才原本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極為重視的一個內(nèi)容,明代的瓷畫對此題材常有表現(xiàn)。但明代的“教子”題材,一般畫的是婦女對兒童的教育,比如“三娘教子”“教子折桂”等。婦女教育下一代有先天的優(yōu)勢,歷史上也有許多成功的事例。而且“教子”的目標一般是參加科舉考試,婦女能夠勝任。
清初經(jīng)歷亡國之恨的漢人,或許對由婦女“教子”有所不滿,轉(zhuǎn)而尋求更有陽剛之氣的“教子”題材。《蒼龍教子圖》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應(yīng)運而生的。圖中象征父親的“蒼龍”居高臨下,氣勢如山,教出來的龍子應(yīng)是文武雙全之才。
那么,在瓷畫中“蒼龍”又是如何“教子”的呢?“教子”的道具主要是魚龍之間的那顆火焰珠;鹬樵诿耖g傳說中又稱龍珠、火龍珠,是龍修煉而成的精華寶物。誰吞下火龍珠,就可以化身成龍。《蒼龍教子圖》中的“蒼龍”正在空中演示怎樣抓火龍珠,讓下面的“鯉魚”學(xué)習(xí),將它吞下成龍。
從圖1、圖2看,“蒼龍”都是四爪以下的,說明它們是民窯產(chǎn)品?滴鯐r期這種民窯的《蒼龍教子圖》存世量相當(dāng)大,可見它很受民眾歡迎。然而康熙之后,民窯瓷器上這種紋樣突然就消失了。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蒼龍教子”這樣的瓷畫主題,在雍正年間被皇家拿去使用了。據(jù)乾隆二十一年宮內(nèi)的《穿戴檔》記載:正月十五日,乾隆帝在圓明園,“戴大毛薰貂緞臺‘蒼龍教子’珠頂冠,穿黃刻絲萬字錦地黑狐膁龍袍, 貂皮端罩。”可見乾隆皇帝的帽冠上有“蒼龍教子”題材的紋樣。這是清代皇家使用“蒼龍教子”紋樣較早的文獻記載之一。皇家在瓷器、服飾、家具上使用這樣的紋樣題材,目的當(dāng)然是暗示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如果深究起來,或許與皇家希望吸取康熙末年諸子爭皇位的教訓(xùn)也有關(guān)系。
皇家用的“蒼龍教子”紋樣,不能照搬民間的“蒼龍教子”。因為民間的“蒼龍教子”是個從“魚躍龍門”引申過來比喻,“蒼龍”比喻科舉成功的父親,“鯉魚”比喻科舉還未成功的兒子。皇家的“蒼龍教子”也是一個比喻,但性質(zhì)與民間不一樣;实凼“真龍?zhí)熳?rdquo;,皇子也是真正的“龍子”,不能將皇子畫成“鯉魚”。所以皇家使用的“蒼龍教子”紋樣,是大龍在“教”小龍。
皇家用的“蒼龍教子”紋樣還有一個名稱問題:民間“教子”是要“教子成龍”,皇子本來就是“小龍”,再說“教子成龍”就言之不順了。所以皇家用的“蒼龍教子”紋樣,后來又有另外一個名稱:“教子升天”。
當(dāng)一種紋樣被皇家使用之后,民間就無人再敢隨便使用!讹嬃鼾S說瓷》“說花繪第五”就說過:“若‘教子升天’之杯,古人且至興大獄。”意思是民間瓷器使用“教子升天”紋樣,會引來牢獄之災(zāi)。所以乾隆之后,民窯瓷器上就再也見不到《蒼龍教子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