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流水
一顆顆氣泡若隱若現
花在其中肆意綻放
菊花的野勁
荷花的素潔淡雅
被喚醒的生命
靈動美好
像在看萬花筒
一盞盞看似平常的茶杯,在顯微鏡下,竟然隱藏著一個“大千世界”。陶藝大師梁向昭拿出隨身攜帶的顯微鏡貼近茶杯,放在燈光底下,觀察陶瓷茶杯的細微紋路,細細把玩著……
“學習就是要從根開始學起”
“器物和人一樣,都是需要交流的。”梁向昭會隨身帶著幾個自己制作的陶瓷杯,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他都拿出杯子讓大家一同欣賞。
熟悉梁向昭的人都稱他為“陶癡”。
成長于佛山的梁向昭,從小便與石灣公仔“打交道”;铎`活現的漁夫駕駛著船只,雙魚形態(tài)真實,仿佛在水中游動……無論是人物還是動植物,在石灣公仔上總有神韻。“從小就知道陶瓷形態(tài)美、顏色美。就讀美術裝潢設計專業(yè)后,對美更有自己的追求。”出于對陶瓷獨特的欣賞,梁向昭一直孜孜不倦地學習燒制陶瓷的技法。
梁向昭從小便對陶器擁有深厚的興趣。
在梁向昭看來,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條探索不到盡頭的漫漫之路。
梁向昭29歲時結識了一位臺灣陶藝家。“他拿出了一件親手制作的汝窯作品和我一同觀賞,給我?guī)砹藰O大的震撼。汝窯已經失傳800多年了,再一次遇上這種技法的傳人——我明白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他決定拜師學藝,從最基本的揉泥開始學。“學習就是要從根開始學起。若不從源頭開始學習,則永遠無法學習到其中的精粹。”
“我想讓更多人看到美好的瓷器”
在學習青瓷的過程中,梁向昭還發(fā)現了另一個制作青瓷的古代名窯——西村窯。始于晚唐,盛于五代和北宋的西村窯,由于是外銷瓷,因此存留的史料很少。梁向昭表示,自己第一次看到西村窯,還是在廣州博物館的展覽廳上。
“西村窯中的瓷器有很多并不完整,但缺失并不代表沒有價值?粗@些破碎的瓷片,它們都曾真實存在過。無論是殘缺品還是完整品,都是我了解它結構的途徑。”為了挖掘西村窯的價值,他開始收集西村窯的陶瓷作品。西村窯原在廣州西村,梁向昭查閱史料,漸漸地,他也了解到隱藏在西村悠久而深厚的廣雅文化。“如今窯廠已經不存在了,然而我還是想來此尋根,了解西村窯。我更想讓西村這塊歷史寶地的陶瓷文化得以‘復活’。”
梁向昭一直有復活西村窯的愿望。
在采訪當中,梁向昭還與西村同學一同做了個“小測試”:“不知道你是否有這種體驗,不同的杯子品嘗同一種茶,會呈現出不同的味道。”他將自己制作的三只形態(tài)各異的陶瓷茶杯放在西村同學面前,繼而倒上同一種紅茶。
西村同學品茶后發(fā)現,盡管是同一種茶,但品嘗出來的效果確實不同。從淡而清香到濃而不膩,是隨著杯子不同而漸變的過程。“其實品嘗出來的效果取決于茶杯本身的原始素材以及燒制工藝的不同。”梁向昭解釋,他所用的方法是傳統的柴燒方法,通過還原燒的技藝,通過陶瓷重新組合茶里的氧分子,就會有不同的茶風味。同樣為喝茶愛好者的張軍文表示,他是通過茶杯與梁向昭結緣的。正因有很多懂得欣賞的人,沒有途徑去認識陶瓷,梁向昭更希望以自身的努力傳遞陶瓷文化。
在得知廣雅建設文化街后,梁向昭也將自己的工作室進駐到廣雅路。“既然我用鑰匙打開這扇門,為何我不能把它分享給其他人呢?”在工作室中,梁向昭不僅設置了交流的空間,也安排了教學的位置,希望以此讓更多人知道西村窯瓷器最好的一面,重現它過去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