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企業(yè)展廳內,成品的吉玉陶瓷餐具。
鐘優(yōu)宴指導陶藝師傅繪畫陶瓷。
工人整理陶瓷半成品準備入爐。
沿著蜿蜒的山路,七轉八拐,到了大埔縣的最南端——桃源鎮(zhèn),穿過擁擠的街道,廣東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便出現(xiàn)在眼前。
雖然偏隅“山中山”大埔的一角,但是吉玉陶瓷在國際上卻小有名氣。在時尚文化策源地、法國巴黎老佛爺百貨奢侈品(Galeries Lafayette)的櫥窗里就展示著吉玉陶瓷產品;在日用品檢測標準最嚴格的美國,吉玉陶瓷生產的陶瓷餐具也供不應求。
一個山鄉(xiāng)陶瓷工廠的產品,是如何走出國門,登上國際高端市場的?
這背后是一群陶瓷匠人數(shù)十年的潛心鉆研,是一個傳承了六代的陶瓷世家對陶瓷工藝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世代“匠心”。
匠心不變
六代傳承 堅持高品質傳統(tǒng)手繪彩瓷
早春3月,細雨蒙蒙。一大早,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53歲的鐘優(yōu)宴便到大埔縣城處理公司的擴大經營事項。中午時分,為了趕赴記者的采訪又匆忙趕回公司。數(shù)十年來,這樣的奔波忙碌鐘優(yōu)宴早已習以為常。顧不上喝一口茶,他就帶著記者走進吉玉陶瓷的生產一線。
雖然是公司的董事長,鐘優(yōu)宴依然堅持每天下生產一線抓產品質量。他的目標很簡單——“踏踏實實生產好產品”。這種執(zhí)著,即使在企業(yè)當年面臨困難時也未改變。“無論經營策略怎么變,我們一線堅持做高質量的陶瓷。”鐘優(yōu)宴說。
記者看到,在吉玉陶瓷公司附近一塊空地上,擺放著一堆嶄新的瓷器,就在記者以為這是準備裝車的產品時,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經理馮新益卻告訴記者,這些看起來幾乎找不到瑕疵的產品是公司準備處理的次品。
“如果說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內涵,那么工匠精神就貫穿了公司的發(fā)展全過程。”馮新益說。
吉玉陶瓷主要生產餐具等日用陶瓷。時下,雖然裝窯方式與燒窯方式和以前相比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吉玉瓷器的生產工藝卻保持了傳統(tǒng),仍然采取手繪釉下彩制作工藝。
“吉玉的手彩即手繪彩瓷,這不同于景德鎮(zhèn)、潮州等地的日用陶瓷工藝。”據馮新益介紹,景德鎮(zhèn)雖然也是手彩,但主要做高檔藝術品;而潮汕地區(qū)生產的彩瓷則主要是貼花,瓷器上的圖案是由一層薄薄的貼紙貼上去的。
在吉玉陶瓷公司的手繪車間,記者看到,一個個架子上整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杯、碗、瓶的半成品,里面有很多師傅正在工作臺前聚精會神地工作。
一位60歲左右的手繪師傅左手執(zhí)一個白胎碗,右手用筆蘸起青黑色顏料,寥寥幾筆,便畫出一團特色的“奎斗”圖案,不到一分鐘時間,一只“奎斗碗”便手繪完成。待繪上的礦物顏料晾干后,瓷器胚被均勻上釉再晾干;野椎挠詽{將瓷器胚重又覆蓋成素色。“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經過窯爐的高溫錘煉,素色的釉變得透明,釉下濃艷的色彩纖毫畢現(xiàn)。
“有的手彩瓷器,一個手繪師傅一天只能做十多個,而貼花的工人一天能貼三四百個。”鐘優(yōu)宴說,雖然耗時耗力,但手彩釉下彩比起貼花的釉上彩更具傳統(tǒng)特色,立體感更強,而且由于色彩在釉下,能夠永不褪色,更受消費者的喜愛,價格也能達到貼花彩瓷的10倍。“如一般貼花的釉上彩日用碗賣4、5元一個,而手彩釉下彩碗在歐美國家卻能賣12美元即七八十元一個。”
在沿襲傳統(tǒng)手工藝的同時,吉玉陶瓷公司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確保了自控生產與終端檢測完美細節(jié)的高度統(tǒng)一。
在產品制造過程,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依據ISO國際化管理體系要求,設有專門IQC、IPQC、QC部門,從原料進廠到生產過程控制,到產品出廠,形成一系列產品檢驗跟蹤系統(tǒng),并配有先進的質量檢測設備。經驗豐富的質量檢測人員,生產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首檢、自檢、順檢”的三檢制度,堅決不放過任何一個不合格產品,堅決不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未經檢驗合格的產品堅決不流入下工序,充分保證了產品質量。
“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嚴格審檢,確保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標準,每一批產品都標明用戶信息,便于識別。”馮新益說,吉玉陶瓷自2010年開始實行品牌戰(zhàn)略路線以來,服務性品牌的建設卓有成效,很多國內外客戶只要一提到“吉玉”陶瓷便會對其獨特的手繪藝術產生聯(lián)想。此外,公司的設計創(chuàng)作人員在認真搜集和整理國外陶瓷市場需求信息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幫助客戶開發(fā)出適應不同國家、不同市場的陶瓷產品,這讓客戶對吉玉陶瓷產品形成了很好的口碑。
目前,公司在香港、廣州、深圳等地尋求并建立代理機構為客戶提供多形式的服務渠道,認真地進行投訴記錄和處理。“歷年來,公司產品投訴率低于1%,解決率高于98%,沒有一家客戶針對公司的產品質量提出訴訟。”馮新益說。
匠心求變
不斷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工藝融入科技力量
對陶瓷行業(yè)來說,3月仍屬于“寒冬”期,這期間許多陶企還未準備開窯,但吉玉陶瓷所有生產線早已備足馬力開工。
“還沒過完年,國內外的訂單就源源不斷。”鐘優(yōu)宴說,不斷創(chuàng)新,是吉玉這么多年來贏得越來越多客戶的“立身之本”。
在吉玉陶瓷的燒制車間,一輛輛小車上裝滿了素色上釉的杯碗等瓷器胚,它們在軌道上排隊,等待進入山洞隧道一般的隧道窯。
這條長達80米的分段式隧道是大埔首條分段式天然氣陶瓷隧道窯,建于2012年,里面是高達1300℃的高溫“煉獄”。經過預熱,裝在小車上的瓷器緩緩進窯,走完全程約10小時,大約半個小時能有一車瓷器出窯。
鐘優(yōu)宴介紹,這條隧道窯采用的是“電氣混燒”的窯爐,“用電燒窯溫度更穩(wěn)定,也更節(jié)約成本。但只用電燒到1300℃時難以控制,需要加入天然氣混燒”。他介紹,采用這些現(xiàn)代化的燒窯方式,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控制燒成品的質量?焖贌伤笫礁G四周都配置了火槍,可以從四周噴火,比起只是底部噴火的普通梭式窯,燒制得更加均勻,“而且不僅節(jié)能降耗達2成以上,生產能力也比原來增加1倍以上。”
為了生產出更高品質的陶瓷,近年來,吉玉陶瓷在原2座24立方液化氣窯、3座12立方液化氣窯、1座樣品窯、32臺滾壓機和3臺大型煉泥機的基礎上,新添1座65米長的隧道窯,并在15000多平方米的廠房面積外,不斷擴大生產基地,形成年產中高檔陶瓷百萬套的、具有國內一流生產規(guī)模和管理能力的手繪陶瓷生產基地。
“這些年,我們有步驟地推動企業(yè)朝著科技型、環(huán)保型和資源節(jié)約型的方向發(fā)展。”鐘優(yōu)宴說,首先是打造個性化的陶瓷產品。公司于2007年1月成立研究開發(fā)中心,主要負責公司的新品開發(fā)、技術創(chuàng)新、質量控制、產品檢測等工作。內設產品研發(fā)室、化驗室、實驗室、檢測室、技術創(chuàng)新室,擁有一套先進的化驗、實驗和檢測設備,并擁有12名研發(fā)人員。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yè),目前公司每年研發(f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4%以上。”鐘優(yōu)宴說。
在科研上的大投入也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注入了強有力的動力。截至目前,吉玉陶瓷公司獲得國家產品技術專利42項、陶瓷藝術與設計大賽金獎與科學技術獎等15項重大獎項。
2014年,公司投入300多萬元,新建了工程技術產品研發(fā)中心,并重新組建17人的產品研發(fā)設計團隊,推出個性化的陶瓷產品。與此同時,公司還邀請北京、上海、陜西以及臺灣等地的知名畫家參與陶瓷產品設計,并與歐美客戶共同研究開發(fā)新產品。每年推出的創(chuàng)新產品100多款。“我們還在歐盟20國、美國注冊‘吉玉’牌商標。”馮新益說,隨著產品花色品種的創(chuàng)新和品牌的打響,公司的客戶訂單大幅增加,尤其是海外客戶迅猛增長。
吉玉陶瓷生產的主要是生產釉下高溫手繪日用瓷、工藝瓷等產品。在國際經濟形勢疲軟、歐盟反傾銷力度加大的大背景下,因產品設計創(chuàng)新,融入了現(xiàn)代多彩的流行色,廣受歐美客商青睞,訂單源源不斷。先進的生產設備,加上匠人們的潛心鉆研,精益求精,吉玉陶瓷的生產的陶瓷產品以其“獨特、精致、健康、高品質”的特點暢銷美國、歐盟、南美、中東和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與地區(qū),年銷量近億元。
去年,吉玉陶瓷隨中國百個陶瓷品牌參加英國的展會。開幕式上,主辦方選擇了吉玉陶瓷產品作為大會展示背景,“這是對吉玉陶瓷最大的肯定。”鐘優(yōu)宴說。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去年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新三板上市,目前上市籌備工作有序推進。對吉玉陶瓷來說,新的征程又即將開始。
人物訪談
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優(yōu)宴:
“經得起對比和時間考驗的才是好產品”
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大埔縣桃源陶瓷工藝廠,成立于1989年10月。“30年來,公司一步一個腳印發(fā)展到今天。”鐘優(yōu)宴說,二三十年前,他成立陶瓷工藝廠,不只是為了一份謀生事業(yè),也是對于家族百年陶瓷工藝的一種傳承。
在鐘優(yōu)宴的辦公室仍然保存著清朝光緒年間的兩張契約,一張契約顯示他的高曾祖父購買土地建龍窯,另一張契約顯示他的高曾祖父在自家龍窯附近買下了鄰居的大水車。
細數(shù)鐘家制作陶瓷的歷史,上溯六代的祖祖輩輩均以燒制瓷器為生。鐘優(yōu)宴回憶,當年他的祖輩將出窯的陶瓷人工運到附近的高陂鎮(zhèn),再從高陂鎮(zhèn)的韓江碼頭裝船運往潮汕再運出海外?谷諔(zhàn)爭時,這條瓷器出口被阻斷,不少龍窯在當時被拆除或者廢棄,其中就包括鐘優(yōu)宴爺爺家的龍窯。
土改之后,鐘家村里數(shù)條龍窯合并成為一家集體性質的陶瓷廠。鐘優(yōu)宴的父親鐘度光是公社瓷器廠(國營廠)的廠長,一直到1985年退休。就在父親退休時,鐘優(yōu)宴也從公社的瓷器廠結束學徒生涯,開始單干。至此,鐘優(yōu)宴大多數(shù)時間用來和陶土、機器以及沉默的材料打交道,漸漸演奏出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造物”樂章。
如今從學徒到個體戶再到公司準備上新三板,鐘優(yōu)宴重拾了鐘家祖輩留下的老行當,并把它發(fā)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目前,雖然陶瓷行業(yè)“寒冬”未過,行業(yè)洗牌加劇。但在鐘優(yōu)宴看來,這種淘汰也是一次機會,此前競爭無序的行業(yè)將面臨重新調整,人們對質量的追求將使重品質的陶瓷企業(yè)更有出路。在他看來,這也是社會對“工匠精神”追求的體現(xiàn),無論是好產品還是真工匠,都經得起對比和時間的考驗。
南方日報:大埔是“陶瓷之鄉(xiāng)”,陶瓷企業(yè)多、競爭也比較大,吉玉陶瓷是怎樣脫穎而出的?
鐘優(yōu)宴:吉玉以前是做工藝陶瓷,但是銷量不穩(wěn)定。有客人提出做日用瓷,我采納了意見,但是日用瓷的生產技術要求比較高,當時我夫人是堅決反對的,但我還是想盡一切辦法改進了技術堅持下來,現(xiàn)在看來當初我的堅持是對的。
做日用陶瓷成本比較高,如果是做低端市場是沒有什么競爭力,所以我選擇了高端市場,F(xiàn)在大埔銷往美國的日用陶瓷吉玉就占了90%,原因就是很多企業(yè)的產品達不到銷美的出口要求,吉玉做到了,通過了全世界最嚴格的檢測。
另外一點,吉玉能堅持發(fā)展下來靠的是堅持自己的手繪特色,F(xiàn)在很多貼花的產品已經倒下,手繪產品迎合了市場的發(fā)展需求,個性化的產品、創(chuàng)新時尚的紋理圖案讓吉玉的日用產品總能引領世界潮流。
南方日報:對于外行人來說,市面上的陶瓷產品似乎大同小異,陶瓷品質的好壞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鐘優(yōu)宴:在陶瓷行業(yè),好的產品都是對比出來的。很多產品一眼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放在一起比就能看出細微的差別,例如紋理、色澤等。
另外一個就是看能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陶瓷產品出廠前都會打蠟,所以看起來光澤度都一樣,但使用一段時間蠟褪去之后,比較劣質的產品會顯得啞色、沒有光澤,看起來非常舊;真正質量好的產品則能依舊保持光鮮度,看起來像新的一樣。這就源于對質量的控制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