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課堂搬進博物館,課本里原本平面化的知識就變成了看得見、觸得到的實物。11日下午,朱棣文小學的20多位小朋友走進市博物館,參加“瓷與港的相遇——太倉古瓷探秘活動”,與館藏瓷器文物進行了一次“零距離”接觸。
“同學們,你們知道太倉博物館的館藏瓷器主要有哪些種類嗎?單色釉、青花瓷、粉彩瓷各自有什么特點呢?”活動一開始,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先搬出了投影儀,在博物館展廳里開始“上課”。工作人員為學生們講解了瓷器的發(fā)展簡史、太倉與瓷器的歷史淵源等知識,還結(jié)合館藏文物實物,介紹了單色釉、青花瓷等瓷器的燒制歷史以及文化價值。
在文物環(huán)抱中上完特殊的一課后,學生們被分成單色釉組、青花瓷組、粉彩瓷組3個小組,每組得到不同的任務卡。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小組成員需要進行團隊合作,在展廳里尋找文物、觀察細節(jié),解答任務卡上的問題。
五年級的沈澤峰是粉彩瓷組的成員,他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任務卡。根據(jù)卡上的任務,他們要尋找展廳里的粉彩瓷器,并觀察其顏色、裝飾手法,還要求他們對“粉彩在清代出現(xiàn)后為何風靡”這一開放性問題進行思索。“我覺得是因為粉彩顏色好看。”“造型很特別,有堆塑的裝飾手法。”“還有,粉彩瓷器的花紋也很好看。”展廳里,粉彩瓷組的成員們圍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任務卡上的問題。展廳另一邊,青花瓷組的成員們圍著明代永樂年間的“青花纏枝花卉菱花口盤”,爭論著上面花卉的數(shù)量和葉子卷曲的角度,力圖從數(shù)學和美學的角度解讀這件鎮(zhèn)館之寶。
“百聞不如一見。”朱棣文小學副校長王艷告訴記者,博物館里真實的文物所蘊含的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化性,是平面的課本資料和網(wǎng)絡圖片無法展示出來的。“教育學家朱永新說過,現(xiàn)在的教育需要讓師生們一起‘聆聽窗外聲音’,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真正理解書本上的知識。”
據(jù)市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市博物館積極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除了此次的古瓷探秘活動外,今年,博物館還組織了歷史文化講座進校園、青花瓷繪畫比賽、國學六趣活動、博物館文明小義工等一系列公益活動,幫助青少年了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