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30多年來,他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堪稱“能工巧匠”,創(chuàng)作、燒制數(shù)萬件瓷塑作品銷往國內外,作品多次獲獎,并有10件作品被國家博物館等永久收藏;他積極開展“名師帶徒”,擔任兼職教師20多年,培養(yǎng)了數(shù)以千計的陶瓷藝術人才。他就是泉州市第三屆基層“最美職工”提名獎林建勝。
《相思為荷》(No1)
在林建勝的聚玉堂展廳,一尊尊瓷塑作品栩栩如生,技藝精湛令人驚嘆。其中,就有林建勝的成名作品“滴水觀音”。林建勝告訴記者,“滴水觀音”是受當時的影片《滴水觀音》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當時在校辦工廠里和同事們一起研發(fā)“滴水觀音”。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苦思冥想,他們終于想到了利用吸水池的原理制造出經(jīng)典的“滴水觀音”。
《如意輪觀音》
【同期聲 泉州市“最美職工”提名獎林建勝:當時做滴水觀音,就是水要怎么樣滴出來,一直在琢磨,前面一開始是從后面挖一個孔,水可以直接從這邊加,但是會影響它的美觀,后面就是想著說像我們小時候玩的打水仗那種,擠壓也不行,后面就是再從底座加進去,然后在上面隔一層,弄個水柱,把水吸在上層,然后從上層的水通過手,還有凈瓶穿條線,線燒完以后,高溫燒完以后,那條線就燒沒了,水就從那條線直接流到凈瓶口,從凈瓶口滴下來。】
1990年,一個臺灣客商看到“滴水觀音”,大為心動,一口氣要了100箱,每箱有24尊,讓林建勝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隨后,林建勝所雕塑的觀音因為遵循佛教徒對觀音最基本的要求,頗受歡迎,緊接著又接了好幾個訂單,從而慢慢建立起了聚玉堂。
《相思為荷》(No3)
17歲才到德化職業(yè)中專學校學習陶瓷雕塑,林建勝深知對于有志于瓷塑的年輕人來說,一個名師的帶領對學徒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因此,他在泉州工藝美術學院等院校擔任兼職教師20多年,不遺余力幫助培養(yǎng)了1000多名陶藝人才。同時,還免費帶徒10多名,指導學徒創(chuàng)作。
【同期聲 林建勝學徒 林文楚:我們做完每一件,他都會來看一下,幫我們修改,就是一點一點的,怎么接上去,還有怎么燒好,還有修改,都要細節(jié)的。修改他都會過來幫忙一下,我在他的指導下,我學到很多!
一直以來,林建勝始終保持著親切隨和的態(tài)度,而其謙遜穩(wěn)重細致的創(chuàng)作精神,更是讓其瓷塑作品有了越來越高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相思為荷》(No4)
《壽星》
【同期聲 泉州市“最美職工”提名獎林建勝:我們做的力量是很小,就是大家如果說喜歡做陶瓷的人,他如果說有了一個更好的學習機會,那他成長這方面可能會更快,還有假如說師傅帶了一些徒弟,參加全國一些大的賽事,然后通過這種賽事,他也學習了很多,結合了一些木雕、石雕,還有藝雕,借鑒一些它們的藝術方面的造詣,所以說,給我們給徒弟也好,給自己也好,也是一個很多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