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歷時61 年。康熙一朝瓷器上的款識也多種多樣。譬如,官窯款多以“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或是三行青花楷書款,到康熙晚期,又出現(xiàn)少量的篆書款識。
康熙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歷時61 年?滴跻怀善魃系目钭R也多種多樣。譬如,官窯款多以“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或是三行青花楷書款,到康熙晚期,又出現(xiàn)少量的篆書款識。再如,康熙前期,還常見干支紀(jì)年款,“康熙辛亥中和堂制”便是康熙十年生產(chǎn)的瓷器。至于御用的琺瑯彩器,上面只書寫“康熙御制”四字楷書料款。
不過,康熙早期的官窯瓷器,多半是沒有年款的;民窯盡管落有康熙年款,但是好景不長。觀復(fù)博物館館長馬末都先生在他的《馬末都說收藏瓷器篇(下)》一書中,這樣認(rèn)為:“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寫款。原因是康熙認(rèn)為瓷器上不能寫款,寫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讓寫。”上述所言,確有史料文獻(xiàn)作為支撐。
據(jù)載,康熙十六年,江西浮梁縣令張齊仲下令:“禁鎮(zhèn)戶于瓷器上書寫年號及圣賢字跡,以免破殘。”現(xiàn)在來看,這條禁令至少透露出兩條信息:一是,在此之前,窯工畫匠是可以在瓷器上書寫“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的;二是,當(dāng)時朝廷認(rèn)為,書寫“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的瓷器一旦破碎,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要加以禁止。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禁忌,與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有關(guān)。
眾所周知,康熙一朝早期,國亂不斷,其中又以“三藩”之亂為最。所謂“三藩”,以清初鎮(zhèn)守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為首,加上鎮(zhèn)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鎮(zhèn)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及其子尚之信,由于他們都是藩王,故稱為“三藩”。自清初以來,“三藩”獨霸一方,漸漸形成了強大的地方割據(jù)勢力,成為康熙皇帝的心腹大患。
康熙十二年(1673 年)康熙帝終于下決心“撤藩”。
同年十一月,吳三桂率先在云南反叛。之后,福建的耿精忠、廣東的尚之信也相繼反叛,一時間大清帝國危在旦夕?滴跏迥(1676 年)十月,耿精忠在清軍強大攻勢下被迫投降;轉(zhuǎn)年,尚之信投降;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吳三桂死,其部將擁立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居云貴地區(qū),康熙二十年(1681 年)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終被平息。
浮梁縣令張齊仲下令禁止“在瓷器上書寫年號及圣賢字跡”的康熙十六年,正值清廷平定“三藩”之時。彼時,大清江山破碎的危機尚未度過。不允許在瓷器上書寫“康熙年號”的款識“以免破殘”的做法,雖然現(xiàn)在看來很迷信,當(dāng)時也在情理之中。人們通常說,政治往往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等到康熙中晚期,內(nèi)憂外患或減少或平息,江山日趨穩(wěn)固,豁然、大度、自信也就自然從各個方面浮現(xiàn),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的瓷器也多了起來?滴跏拍(1680 年),清廷正式于江西景德鎮(zhèn)御器廠開始燒造御用瓷器?滴豕俑G款,多以青花鈷料書寫,其次為琺瑯彩款印款,刻制的款識較少。青花書寫款的青花呈色純凈明艷,深沉于透明釉之下,如同寫于胎骨之上。
有意思的是,與之并行的,民窯中卻出現(xiàn)了大量書寫明朝年號的所謂寄托款。馬末都先生在《馬末都說收藏瓷器篇(下)》一書中認(rèn)為:“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個特殊的現(xiàn)象:書寫大量的寄托款。比如寫‘大明宣德年制’(如圖)、‘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這三個朝代寫得最多。這在我們的想象中是犯大忌的。讀歷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獄非常厲害,尤其在康熙一朝,大量漢人提出‘反清復(fù)明’。”“當(dāng)時你要有一絲反清復(fù)明的傾向,就被殺頭了?纱善魃蠈懙目睿瑓s都是前朝的款為什么就能網(wǎng)開一面呢?原因是當(dāng)時政府認(rèn)為,對知識分子還是應(yīng)該在某個地方有一個宣泄口,不能逼得太緊,所以瓷器上允許寫前朝的款,寄托漢人的情思。”我以為,馬先生所言僅是一廂情愿。
康熙中早期,反清復(fù)明還是一些漢人心中的理想。明王朝滅亡時,明崇禎帝的長子、三子、四子、五子還活著,尚在人間。但只有五子朱慈煥還有蹤跡可尋,其他人均下落不明。 由于朱慈煥與其四哥同歲,故人們習(xí)慣稱其為“朱三太子”。 當(dāng)時許多漢人多借他的名義起事反清復(fù)明。
據(jù)考證,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朱慈煥逃出皇城。他曾改名為王士元,入贅了浙江余姚胡家,并生了六兒三女。也曾在浙江四明山一帶活動,以教書糊口。有資料記載,后來他還曾化名為何誠,躲避到浙江寧波鎮(zhèn)?h。
康熙四十五年(1706 年),他又先后逃往湖州的長興縣和山東的汶上縣?滴跛氖吣(1708 年)四月,終于被清廷抓獲。九卿科道會審時,居然有幾個已經(jīng)投降清廷的明朝老太監(jiān)都稱“不認(rèn)識”他。于是,清廷只得以假冒“朱三太子”為由,將其凌遲處死,他的幾個兒子也被殺害。
眾所周知,清軍入關(guān)后,清王朝對關(guān)內(nèi)的漢人實行了高壓政策。漢人通過自發(fā)的秘密結(jié)社等形式進(jìn)行過多次反抗,最有名的譬如化名“陳近南”的陳永華組織的天地會。許多漢族文人也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來表達(dá)對清廷的不滿。例如清初四畫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朱耷。他當(dāng)時筆下的動物,無一不是翻著白眼。再如同為清初四畫僧之一的石濤,曾給自己起名為“苦瓜和尚”、“瞎尊者”,意為苦瓜外青(清)里紅(朱),瞎者更渴望“復(fù)明”。此外,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大滌子”。清初,晚明尚書黃道周曾在浙江紹興大滌山開壇講學(xué),傳經(jīng)布道,宣揚“反清復(fù)明”的精神。石濤給自己起名“大滌子”,意為自己是大滌山精神之子。
清廷為了對付漢人一系列的反抗活動,不僅對天地會等加以迫害,還大興文字獄以震懾漢族文人。同時在整個清朝時期,清廷都延續(xù)了在政治上阻止進(jìn)入高層等多種方式來打壓漢人。滿清王朝對漢族一直保持著相當(dāng)?shù)慕湫,這種戒備心理在瓷器生產(chǎn)上也不例外。而瓷器上允許書寫“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或“大明嘉靖年制”等款識,是因為瓷器容易破碎,象征著明朝江山破碎不能再來?滴蹼m被很多人稱為千古一帝、一代明君,但君王的本性無可置疑。清康熙年間正是文字獄最為殘酷的時期,這是不爭的事實。
康熙一朝是清盛世的開啟,遂成為后世的追求目標(biāo)。到了清朝中晚期,模仿康熙并采用康熙款識的瓷器,層出不窮,其中又以光緒年間為最。
光緒是清代在位時間第三長的皇帝,然而此時國家已經(jīng)積貧積弱,內(nèi)憂外患不斷。不甘衰落的王朝渴望帝國的復(fù)興,為此許多窯工畫匠也以模仿康熙年間的瓷器為榮。然而,即便能從形式上模仿出來,也可以書寫上“康熙年制”的款識,但是時過境遷,卻再無康熙年間瓷器的神韻。后來在收藏界,人們通常把光緒朝模仿康熙朝的瓷器,稱之為“小康仿老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