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聰 粉彩 松泉古韻 瓷板
■李小聰 粉彩 赤壁泛舟 瓷板
■李小聰
粉彩
蘇軾放鶴
瓷板
1月5日半夜才從景德鎮(zhèn)飛抵廣州的陶藝家李小聰,大清早,便帶著學生們來到展覽現場,記者與其見面,并未感到其因奔波而顯露的疲倦,反而精神抖擻。他在現場指揮工作人員不亦樂乎,也許跟這是他首次偕同兒女學生到廣州辦展有關。適逢當天廣州霧霾,顯然李小聰有點“水土不服”,談話中時有咳嗽,但態(tài)度十分謙和。作為國家級工藝大師,他說無論如何出名,最重要的是自我清醒。對于近年為何以瓷本繪畫創(chuàng)作為主,他直言骨子里就喜歡國畫,“還是追求繪畫性才能夠表達我的感情”。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瓷本繪畫應該慢慢獨立成純藝術
李小聰自幼隨當教師的父親學習繪畫,深得中國傳統(tǒng)的筆墨意蘊。1974年,年僅15歲的李小聰考入潮州彩瓷總廠藝術設計室工作,并在上世紀80年代便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杯獎。20歲出頭的李小聰在陶瓷藝術界嶄露頭角。獲獎與成名,對早在2005年便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李小聰而言,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我清醒。“無論如何出名,我還是我!”
雖然潮州也是盛產陶瓷的地區(qū)之一,但李小聰為了追求更高陶瓷技藝,在上世紀末便奔赴景德鎮(zhèn),一晃就十多年,可以說其上世紀主要探索陶瓷的技藝,本世紀便在逐漸探索著瓷本繪畫作為獨立畫種的筆墨運用。
“還是追求繪畫性才能夠表達我的感情。瓷本繪畫應該慢慢獨立成純藝術。”談話中,李小聰突然總結了這么一句話。他坦言,骨子里就喜歡國畫,有國畫的基因。
受益于黎雄才的一次示范一次受訪
在李小聰的瓷本繪畫中,似乎也能看到嶺南畫派熟識的影子,畫面中的松樹雀鳥、瀑布流水,似乎取法于嶺南大家黎雄才的“黎家山水”。李小聰回憶,自己雖然自小習畫,但卻從未見過畫家作畫,唯一一次是黎雄才到單位講學,現場示范了一小時。
“當時潮州市美術研究所請他過來給我們上過一堂課,他當時現場畫了一棵松樹,后來,我還主動去拜訪他。那時候他在文德南路有個工作室,那天很忙,但并沒有因此而拒絕我的拜訪,反而拿出了已經出版過的《黎雄才山水畫譜》原作給我在一邊慢慢看,才自己忙去。”李小聰回憶當年,還略顯得意。
在李小聰看來,一次示范與一次拜訪,黎雄才的筆墨讓他對繪畫藝術有了深刻的認識。
現在的瓷本繪畫開始有燎原之勢了
隨著社會大融合的時代到來,信息傳播發(fā)達,現在每年都有大批從全國各地前往景德鎮(zhèn)的畫家,或學習陶藝,或交流。李小聰表示,雖然沒有官方統(tǒng)計每年到景德鎮(zhèn)交流的畫家的具體數量,但有個現象卻似乎能說明一二,“幾乎每一棟民宅,均有四五名畫家居住,或是繪畫,或是雕刻?梢哉f,全國各大城市,從畫家的密度來看,應該從未有一個能跟景德鎮(zhèn)相比的”。
瓷本繪畫曾經有過兩個高潮,一個是晚清新安畫派中有部分文人畫家到過景德鎮(zhèn),對當地的瓷本繪畫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到民國,珠山八友的群體出現,也為景德鎮(zhèn)在瓷本繪畫方面的探索產生了新的閃光點。在李小聰看來,現在不僅又是一個高潮,更是一個文化大繁榮的時代。“如果說以前珠山八友是點燃了瓷本繪畫的火把,那么,現在可以說開始有燎原之勢了。”
李小聰感嘆目前景德鎮(zhèn)的現狀:“很多傳統(tǒng)藝人過分強調工藝性,對外來畫家有一些不理解,但他們沒想到工藝是可以學的,但是一些畫家本身的才能是工藝人學不到的。比如說一個很優(yōu)秀的畫家,只要能沉下心來,一定能把工藝學好,但一個藝人要領悟中國畫的繪畫精神,則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當然,也有很多國畫家瞧不起工藝,事實上,這是雙方的誤解或者不理解,所以,就需要一些人能夠站在中間看兩邊,就是既能了解工藝性的可貴,又能體會到畫家的思想與內涵。我想,我目前正在努力往這方面靠。”
隨后,他補充道:“當然,不管如何追求繪畫性,作為瓷本繪畫,工藝也還是要保留。但我認為純藝術跟工藝只是兩個板塊的問題,沒有孰好孰壞,因為工藝始終也有它的價值,走繪畫的道路就需要多一點個人感情的流露。”
對話
畫面不能有匠氣,但需要有匠人心態(tài)
收藏周刊:您經常強調的工藝性,應該如何理解?
李小聰:陶瓷,從在山里面找高嶺土選土開始,它的工藝性就開始凸顯,它要經過火的燒制,燒不好就是個廢品,所以這個過程里面就涉及到泥土的選料、拉坯、上釉,然后火燒,燒前跟燒后的顏色都有變化,這就是工藝,也是科學,這些方方面面都關系到畫面效果,這些都是匠人的心態(tài),匠人可貴的心態(tài)就是單純、干凈,他們都是追求精工細琢,為追求這個,他們不會造作,是一絲不茍的。但有時候貌似藝術家的人,為了體現自己的藝術家身份,就比較虛偽,故弄玄虛,這就是虛榮心作祟。
收藏周刊:在宣紙上創(chuàng)作與器形上創(chuàng)作,最大的區(qū)別在哪里?
李小聰:器形不能當做一張卷起來的紙來看,器形也涉及到一個特有的構圖形式,哪怕《富春山居圖》多么的美,但如果一旦卷起來,就體現不出它的優(yōu)勢了,因為卷起來后,視覺畫面是被局限在一個狹窄的空間上,所以器形的瓷畫,需要特殊構圖。這些都是經過長久的經驗才能把握好的,也需要有匠人的心態(tài),一般的國畫家很難做好這方面的構圖。
所謂美瓷如玉,好的瓷跟玉是一樣溫潤,顏色是剔透的,瓷本上繪畫有很多效果,紙本是無法達到的。這并非無端端地愣弄一個畫種,而是在瓷器上作畫具有了近千年的歷史,它的獨特審美,是有歷史淵源的,只不過現在我們提倡把這種特殊的美,高度提煉成一個畫種,讓更多的民眾能夠認識它,能夠欣賞到更好的繪畫藝術。
收藏周刊:感覺您認為改良比傳承更重要?
李小聰:改良與傳承都重要,只有傳承了以后,才有資格談改良。傳承關鍵在于應該給予下一代怎樣的指導思想,而不是具體教他們的某種技藝。如果把某種技藝看得很重,當作秘訣來傳給下一代的話,那么這個傳承就會很糟糕。我們的責任是要教會下一代怎么看待工藝美術與藝術的關系,以后才能既具備匠人那種不厭其煩、一絲不茍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又有藝術家的博大胸懷與涵養(yǎng)。
簡介
李小聰 1958年生,廣東潮州人。號韓溪居士,齋號蒲香草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
名家評價
昔日翩翩學子,今具大家風范。
——景德鎮(zhèn)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教授 李菊生
潮人李小聰所作粉彩山水瓷畫,深得古法精髓,意境深幽,取法聚各家之長,有宋人山川之渾雄,有清人林木之秀潤,色調古雅。觀其畫作,仿佛步入郁然深秀、山色蒼茫之境界,頓覺遠離都市之塵囂。小聰對陶瓷事業(yè)精益求精、滴水穿石,其藝必成大器。
——中國陶瓷美術大師 王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