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成專門為朋友做的兩個陶瓷“底座”
佛山“餅印”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楊海成再秀絕藝,并通過媒體向讀者介紹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張聞
佛山陶瓷名聞天下,不過,你是否知道,在大師的作品中,珍貴的不但是陶瓷作品本身,為陶瓷量身定做的底座也是珍貴的藝術(shù)品。6月9日,佛山“餅印”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楊海成再次“秀”出自己幫朋友做的兩座公仔“蟬”的底座,也借機通過媒體再次呼吁,希望能尋找到合適的傳承人,“底座技術(shù),比制陶技術(shù)流失得更快。”
底座也有鑒賞價值
6月9日下午,在體育三街一棟居民屋頂楊海成的“工作室”內(nèi),記者看到了他專門為朋友定制的一對木雕底座。兩個底座都呈“凹”字形,約5厘米高,底座上下兩端都刻有浮雕的紋路,底座上方凹進去1厘米左右,供陶瓷作品安放。雖是“一對”,但其實兩個底座并不對稱。楊海成表示,這對底座是根據(jù)陶瓷的形態(tài)專門制作的,這對陶瓷公仔本身形態(tài)各異,其底座自然也并不對稱。
楊海成表示,與陶瓷技藝一樣,傳統(tǒng)的底座也有著深厚的藝術(shù)鑒賞價值。凡是大師的精品公仔,必然對應有一個同樣精致的底座。楊海成的師父徐浩便為已故石灣公仔大師劉全的作品“李時珍采藥”專門做過底座,“一直到去世,劉全的作品也只有兩個專用底座,都是我?guī)煾缸龅摹?rdquo;
與目前機械制造的底座不同,傳統(tǒng)的人工底座均是“專業(yè)定制”。例如楊海成展示的一對“蟬”底座,雖然都呈“凹”字形,但一個底座兩邊幾乎對稱,另一個底座兩邊卻大小不一。楊海成表示,這是根據(jù)兩只“蟬”各自的姿勢打造的。“專業(yè)定制”也意味著底座是陶瓷作品的專屬,換一個肯定放不進去。
楊海成告訴記者,底座的制作與一般的木雕不同,一般的木雕是自己構(gòu)思,形態(tài)由自己把握,底座卻需要作者去根據(jù)陶瓷作品“量身定做”,不但要測量陶瓷作品的尺寸,還要去觀摩它的形態(tài)、了解作品所表達的意思,才能畫出匹配的底座構(gòu)思圖。一般來說,底座先做浮雕,再進行凹雕,刻上正字或反字,最后打磨、上色,形成一個與陶瓷作品相得益彰的底座。“現(xiàn)在展示的‘蟬’底座,都還沒有打磨上色哩。”
只有兩人有此技藝
底座如此講究,那底座在佛山的發(fā)展現(xiàn)狀如何?楊海成落寞地告訴記者,目前,佛山真正掌握底座技藝的只剩兩人了,“一個是我,另一個是住在燎原路的何耀輝。”然而,楊海成表示,何耀輝今年已經(jīng)64歲,早已封筆;自己也58歲了,平時只是自己玩玩,偶爾幫愛收藏的朋友一個忙,兩人都沒有徒弟。
談起底座技藝難傳承的原因,他表示,目前,一個人工的底座,市場價最高才幾千元,但一個底座往往就要花費半個多月的制作時間,“人工費都賺不回來,哪有年輕人愿意學?”他希望,通過媒體的報道,能再次吸引到有毅力能堅持下來的年輕人,將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