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尤其是在中國千年古縣、“中國三大古瓷都”的德化縣,陶瓷工藝與文化的傳承,備受世界矚目。當地陶瓷世家代表人物、敏文堂創(chuàng)始人林建良更是通過對傳統(tǒng)工藝的創(chuàng)新,自成一派,其代表作品《寒江雪泊》在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第十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術優(yōu)秀作品評選》中一舉奪魁,摘得“中國工藝美術金獎”,推動著中國陶瓷藝術邁向新的發(fā)展。
中國工藝美術金獎作品《寒江雪泊》
出身陶瓷世家 耳聞目染養(yǎng)成藝術氣質
據了解,生于德化的林建良來自一個名副其實的陶瓷世家,祖輩世代從瓷。祖父林克洞幼承父教,一生先后于程田寺格盛益等瓷莊、寶美后井步華等瓷莊、塔雁街陶玉、興盛等瓷彩店彩畫;父親林質彬是德化瓷壇知名彩畫藝人。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使得林建良從小就對陶瓷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談到對陶瓷藝術的喜愛,林建良認為與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和成長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德化,是民間藝術豐盛之地,古陶瓷文化在他的青少年時代就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從小他就十分酷愛繪畫,隨父學習中國畫、工筆人物花鳥畫,積累了深厚的藝術功底。憑著對藝術的熱愛,林建良還經常深入德化山區(qū)寫生,體驗生活,廣泛搜集素材。1977-1978年間,他到縣文化館邊工作邊學習,期間,還參與縣文化館德化窯考古工作,大量整理臨摹德化明清時代青花圖案,從中吸取了大量傳統(tǒng)裝飾的優(yōu)秀技法、技巧,為后來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成就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林建良大師正在創(chuàng)作
技藝一脈相承 自成一派終結碩果
1978年,年僅1 7歲的林建良隨父親進入德化第一瓷廠彩畫車間當學徒,從那時起,他就正式走上了傳承與發(fā)揚傳統(tǒng)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作之路,從此在陶瓷美術的道路上邁開了第一步。在家傳的熏陶下,林建良工作之初就大放異彩,由其設計的花卉花瓶、仕女掛盤等作品,在縣工藝美術展覽中分別獲得一、二等獎,當時在廠里引起不小的轟動。1981年參加德化縣陶瓷造型裝飾設計培訓班,獲得青年習作評比二等獎。1983年,由其創(chuàng)作的五頭兒童餐具,獲得了全國青年小發(fā)明競賽紀念獎、福建省優(yōu)秀獎等榮譽。1995年,林建良憑借其出色的技藝,獲得“福建省工藝美術師”職稱。
1984年,為了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開闊眼界,林建良進入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師從陳若菊、龐瑞媛教授。還得到著名乧術大師吳冠中的親自指導,隨著理論知識的豐富,視野的開闊和專業(yè)技能的提升,他的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創(chuàng)作一系列新產品裝飾畫面中,特別注重陶瓷的藝術性與適用性,其代表作品玉鳳22頭茶具和四鳳花瓶,獲得87年全國第二屆青工智慧杯三等獎,福建省二等獎,并被收入《中國青年科技成果》中。
隨后,林建良通過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成就,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深受各界人士好評。認識林建良的人知道,他的繪畫基本功扎實,但在技巧上又不拘泥傳統(tǒng),在繼承中國傳統(tǒng)工筆畫的基礎上,林建良將國畫筆墨精髓靈動運用于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中,最具表現力的是他的陶瓷藝術掛盤作品。在林建良的獲獎作品中,記者看到一幅奇特的陶瓷掛盤《寒江雪泊》,該作品妙趣橫生,遠看渾然一體,近看工藝精細,這也正是他的獨具匠心之處。而這個《寒江雪泊》作品,在2012年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第十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術優(yōu)秀作品評選》上獲得“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林建良對陶瓷獨特的創(chuàng)作和敏銳的捕捉,與他陶瓷世家的血脈密不可分。作為陶瓷世家的傳承人,在三十多年的從藝經歷中,林建良總結了走工藝美術之路的一些經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觀點。他認為,一個陶瓷工作者,不僅要具有工藝美術產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技能,同是要對整個陶瓷成型、燒成、裝飾工藝的流程的深入了解,要善于多方吸取其它藝術,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生命力,取得成功,要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研究,才能對德化陶瓷美術事業(yè)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