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作陶瓷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的原始陶瓷器具開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一直以來我們都使用陶瓷作為日常餐飲器具,但對這些日用瓷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陶瓷餐飲器具以其易清洗,耐酸堿,方便高溫消毒及蒸、煮、燒、烤食品等許多優(yōu)點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造型美觀、裝飾漂亮的高檔陶瓷器皿不僅具有實用性,更具藝術(shù)觀賞性,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日用瓷中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日常生活中的盛器,日用飲食器宋代德化窯就以龍窯火量燒制青瓷、青白瓷的各式碗、盤、杯、碟、罐、壺等等。明代,德化大量生產(chǎn)以浮雕八仙人物、梅花為裝飾,仿古的爵形杯、犀角杯、牡丹杯等等,這些日用飲食器集藝術(shù)性與實用性于一體,備受青睞。
日用瓷中的執(zhí)壺類形式多樣,有葫蘆瓜、筒形、玉壺春形、方形、罐形等形制,一側(cè)開流,另一側(cè)肩頸、腹部之間安裝執(zhí)柄,有螭龍形、環(huán)形、方形等;也有的在上方安裝提粱,形式莊重大與,裝飾富麗。
日用瓷中的龜棵印又稱餅?zāi)、糕印,取龜長壽之意,大多用于祭祖、拜神,或結(jié)婚、謝神等。其形制多樣,紋飾豐富,絢麗多彩,富有立體感。龜印大多如龜形,呈橢圓形,多雕有壽龜、吉祥文字等紋飾;而粿印有方彤圓印、圓形圓印、兩面印等,多雕有牡丹、纏枝花卉等紋飾,寓意吉祥,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用瓷中的杯盞類作為酒、茶兼用的杯盞類器物,多與唐宋以來的同類金銀器造型相似,口沿及器身呈花瓣形、多菱形、橢圓形,有單耳或雙耳,表面堆貼人物、吉祥動物、花卉等,有的刻劃松鶴、云龍、花鳥、蘭花、竹石等圖案,有的題銘“三杯通大道”、“但得酒中趣,莫為醒者待”、“吹氣澤歌舌,入杯沁醉牙”等反映士大夫階層閑情逸趣的詩賦文句,頗具特色。尤以仿照青銅并加以改造而成的爵形杯更是其中佼佼者,其器身往往堆貼梅花、松鶴、云龍、老虎、斑鹿等,大口深腹、小底,底部用梅枝等圍成腳架,向上纏繞杯身,枝條蒼勁挺拔,顯得格外生機盎然,因而又稱梅花杯、龍虎杯。
日用瓷中的公道杯德化白瓷中的特制品,杯內(nèi)底直立一人物立像,略高出口沿,須髯飄曳,雙目微瞌,敞袍袒腹,神情閑逸,有陸羽、李白、彌勒數(shù)種塑像。將酒注入杯中,至立像胸前時,酒不再上漫,而從杯底一小圓孔汩汩流出,故亦稱平心杯。造成平心現(xiàn)象的關(guān)鍵在于杯中立像,身中空有一道與胸部等高的間隔,足邊和杯底各有一個小孔,利用虹吸原理制作而成。注入茶酒時,不能超過七分,多則全部從底部漏出。明清時代飲宴酒令盛行,為避免杯中酒多或少之嫌,平心杯應(yīng)運而生。寂園叟《陶雅》中載:“建瓷于碗內(nèi)于人立形,其陸鴻漸耶,下有小孔,酒滿則漏去,曰平心碗。”
日用瓷中的香爐造型多樣,規(guī)格不一,明代有竹節(jié)爐、雙龍耳爐、鼎式爐、三足爐等造型,清代則多為釉下青花小香爐;ㄆ俊T臺、油燈、瓷罐造型多種多樣,沒有一定格式限制。棺墊皆為圓形,胎體極厚,狀如無足覆碗,有光體和配雕鼓釘裝飾兩種,作墊高棺木,使底部不觸上之用。這類瓷制明器,造型小巧獨特。德化陶瓷博物館收藏有明代正德白瓷,嘉靖和隆武年間的象牙白和奶油白墓志銘各一方,以及棺墊等墓葬出土器物。
日用器皿又可分為日用飲食器和文房雅玩。這一類型產(chǎn)量不大,但也很講究藝術(shù)效果。如盤洗器,往往模擬荷葉的葉子形狀,制作時將不規(guī)則的弧形葉邊緣自然卷起,葉脈由中心向邊緣延伸,形成瓜棱狀的底足,有時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或從葉面盤起或從底部外伸,形體上追求自然簡樸的曲線美,加上原材料的單純質(zhì)地感,愈發(fā)顯示出別致的風(fēng)韻。
日用瓷中的文房雅玩瓷制文具是德化瓷器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主要有硯臺、筆筒、筆架、筆洗、水注、鎮(zhèn)紙、印章、印盒等。德化窯的文房雅玩取材十分廣泛,既有獅、象、鹿、猴子、兔、牛、馬、羊等走獸,雞、鴨等禽類,以及鯉魚、龜,傳說中的龍、麒麟等等;還有桃、花生、佛手瓜等果蔬,琳瑯滿目,造型多寫意概括,形簡而富于雅趣,令人愛不釋于。如明代的“象牙白”通花筆筒、浮雕筆筒,清代的博山硯臺,別致美觀,高雅獨特,集實用性、藝術(shù)性于一體。
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德化的瓷印章,德化瓷印章千姿百態(tài),多以模刑制造,其形態(tài)豐要有方形人物印章、圓形獅子印章、方形獅了印章、九虬龍盤繞圖章、瑩白雙獾方印、蟠虎鈕印章和坐猴、玉兔鈕印章等。而銘文內(nèi)容多為文人墨客所用,如私章和閑章,還有一部分和通信有關(guān),像“護封”、“水封”、“堇封”之類,以及有關(guān)信件或包裹的印章。據(jù)加拿大斯科特·福斯特研究,英國達勒姆東方博物館、愛丁堡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倫敦珀西瓦爾·戴維基金會、倫敦大英博物館,愛爾蘭都柏林國家博物館、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博物館以及阿尼克城堡等都藏有德化瓷印章。
日用瓷中的瓷簫笛簫笛,原為竹制品,分別是南音中的直吹、橫吹樂器。以瓷仿竹制作瓷簫瓷笛,是德化瓷上的一項特藝作品。明代,德化的瓷簫、瓷笛已著名于世,其造型美觀,式樣優(yōu)雅,猶如白玉雕制,聲調(diào)亦勝過竹制簫笛,而且不因氣候干濕變化產(chǎn)牛音調(diào)變化。北京博物院和日本的箱根神社珍藏有德化明代的瓷簫、瓷笛。清初陸廷燦《南村隨筆》云:“德化瓷簫,色瑩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無一二合調(diào)者,合則聲凄朗,遠出竹上,不意云夢柯亭之外,有此異種。”
日用瓷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從古至今,用途廣泛,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