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石頭、細膩的蘇繡、精美的瓷器……今天開始,不出合肥就能看到全國各地的奇珍異寶,買到各種巧奪天工的工藝品了。記者昨日再次探訪文博會展館,提前看看都有哪些“稀罕物”。
石頭豬蹄就五只
在大廳南側(cè),一個浙江的參展商正在布置自己的展位。他從箱子里掏出幾只白色的豬蹄,讓記者一愣:這又 不是“農(nóng)交會”,怎么會有豬蹄?
“哈哈,這是石頭,是廣西著名的豬肉石。”該負責(zé)人告訴記者,“豬肉石”是地質(zhì)運動過程中沉積巖或變質(zhì)巖與其他礦物質(zhì)接觸色化而成,多產(chǎn)于廣西柳州市。因其長有“皮肉”“肥肉”和“瘦肉”多個層次,顏色酷似豬肉,被稱為“豬肉石”。
“臺北故宮里最富盛名的一件藏品就是豬肉石,安徽也有人收藏很好的豬肉石。”負責(zé)人說,此次來合肥參加文博會,他特意帶了5個“石豬蹄”,大的有十多斤,小的也有五六斤重,“雖然不能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回去收藏。”
各種陶瓷各樣美
離門口不遠的展位上,展品顯得有些陳舊,不過它們的來頭可不小,“這些都是我們收藏多年的,很多都是從海外買回來的。”該展位負責(zé)人介紹說,最“老”的寶貝是一個宋代的汝窯瓷瓶,另外還有一只元代的青花瓷,個個都是價值不菲。
展出青花瓷的可不止這一個展位,在景德鎮(zhèn)一位陶瓷大師的展位中,近百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青花瓷作品爭奇斗艷。景德鎮(zhèn)官窯陶瓷研究中心主任余曉秋指著墻上的兩幅瓷板畫得意地告訴記者,這可是他私人收藏的兩塊“寶貝”,兩塊瓷板畫一幅描寫了毛主席在黃河岸邊指點江山的場面,另一幅則是毛主席深夜伏案筆耕不輟的情景。
在另一個陶瓷展位,記者還看到了一個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彌勒佛”的佛像。
蘇繡牡丹出屏風(fēng)
女紅之巧,十指春風(fēng)。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國蘇州有一種工藝品名叫蘇繡。在文博會蘇繡的展區(qū)內(nèi),一幅幅圖案秀麗、構(gòu)思巧妙、繡工細致、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繡品令人流連忘返。
“蘇繡有單面繡和雙面繡之分,雙面繡更分異像雙面繡和異色雙面繡。我們這些屏風(fēng)都是經(jīng)典的雙面繡,就是在同一塊底料上,在同一繡制過程中,繡出正反兩面圖像,輪廓完全一樣,圖案同樣精美。”展位主人指著一扇扇鑲嵌著各色花朵的屏風(fēng)對記者說。只見一朵朵鮮艷的牡丹花像是要從屏風(fēng)中“躍”出來一樣,立體感和層次感極強。
小巧紫砂惹人愛
色澤溫潤、古雅可愛的紫砂壺也是本屆文博會上的一個亮點。“這把壺是一把孔雀壺,它可不是用固定模子燒成的,而是全手工制作的,足足做了2天。”已經(jīng)多次參加文博會的展位主人小王手拿著一把神似孔雀造型的小巧可愛的紫砂壺,向記者介紹道。
一個擺放了100多把千姿百態(tài)、生動形象的紫砂壺的展位吸引了記者的注意。“紫砂壺的造型大多取材于自然,動物里的飛禽、游魚、走獸和人體,植物中的樹木、藤草、花卉和蔬菜,都是壺藝造型、裝飾的題材。紫砂壺只要做工好、泥料好,價錢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