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6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蘇丹教授策劃的展覽“章星陶瓷雕塑展”在798藝術區(qū)四面空間盛大開幕,來自海內外的數百人參加了開幕式。
圖:章星陶瓷雕塑展廳
此次展覽展出作品20件套,以人為主題表現對象,大部分是陶質,有兩套是細白瓷。創(chuàng)作時間最早的是1999年,也有近一兩年的新作,作品時空跨越十幾年。作品大致分為人物和人體兩類,人物系列包括《坐忘》、《至道》、《老人》和《藏女》等,人物多處于一種冥想和沉思的狀態(tài)。以《至道》為例,表現了一位藏族的僧侶,厚重的衣袍保留了陶泥捏塑的痕跡和接合縫隙,相對寫實的頭部也采用了同樣的手法,作品在氧化氣氛中燒成,色彩質樸渾厚,突出了陶土在濕潤時的柔韌和燒成后所具有的裂性之間的反差。而《坐忘》則略施薄釉,造成了肌膚的細膩與服裝的粗糙之間的對比。在人物系列中,服裝實際上昭示了人物的身份,無形中帶有了敘事的特征,因此作者需要思考人物身份與神態(tài)之間的和諧。在人體系列中,章星獲得了更大的自由。這些裸體的男女沒有絲毫矯飾和做作,完全成了某種狀態(tài)的載體!秱、《盼》和《詠》是章星人體系列中較早的作品,其中捏塑的痕跡顯示出他對雕塑語言的探索,相對而言,對陶瓷語言的強調尚不明顯。人物的表情充滿迷茫和企望,似乎暗合了章星在這個探索過程中的焦慮狀態(tài)。
在《合韻》、《平懷》這樣的作品里,章星對雕塑與陶瓷語言的把握顯得更加自信和成熟。《合韻》中的女人體似乎飄浮在空氣中,讓人想起法國雕塑家馬約爾創(chuàng)作的《空氣》,人物臉上淡然的表情似乎正在享受這種失重的狀態(tài)。除了人物的手、腳和面部,章星故意在手臂、軀干等部位留下了捏塑的痕跡和空洞,以及陶泥干裂后的細紋。章星正是通過強調陶土的特性、不同燒成氣氛的特殊效果來豐富雕塑創(chuàng)作的語言,從而使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特征和魅力。
此次展出作品反映了章星在陶瓷雕塑創(chuàng)作方面的心路歷程。在工藝與記憶、造型和形式,探索和積累一套捏和泥片結合的塑造表現方式。更為重要的是對人的情態(tài)、心態(tài)等內心的表現,挖掘當代人的情感因素,對人內心的探視和解讀,有著深遠意義。章星的作品中對人內在的精神塑造,會使我們去追溯到他的思想內心的深處,其更多的是對人的命運的思考,體現他的人文氣質和情懷,其作品具有“樸素而大美”的藝術風格。
此次展覽將持續(xù)到8月14日,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