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陶瓷版四合院”
按照生前居住的院落,專門燒制一座陶瓷品用于陪葬,甚至是家里面有幾頭豬都能看到,這還真有點稀罕。18日,記者在省博物館就見到了一件這樣的文物西晉時期的越窯青釉院落。
18日是第34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與記憶”,省博聯(lián)合安徽省古陶瓷專業(yè)委員會舉辦的“安徽省民間古陶瓷藏品展”昨天拉開序幕。這次展覽將民間的陶瓷寶貝全部集合并集中展出,這在省博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些難得一見的民間寶貝,造型奇特并且多種多樣,每個都價值不菲,部分甚至在大型博物館中都難得一見,喜歡文物的朋友們可有“眼福”了。
陶瓷版的“四合院”現(xiàn)身
西晉時期的房子啥樣子?看完這個展覽中越窯青釉院落,你就明白了。精致的大門、上房、亭子,院落四周的墻壁還有專門的雕飾……
當(dāng)天上午的展覽上,這座院落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他們中的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過去看到的陶瓷都是生活用品,比如碟子、盤子、花瓶等,為何這個陶瓷是一座院落呢?
中國古陶瓷學(xué)會常務(wù)理事、副秘書長李廣寧給出了答案,在西晉時期,流行一種做法:仿制生前居住院落的模樣,按照一定的比例,燒制同樣的院落,并將它作為陪葬品。
生前居住、享受的東西死后也能享受了,李廣寧道出了古人這么做的緣由,他表示,部分人甚至將家中牲畜的數(shù)量都會在上面體現(xiàn)出來。
剪紙和陶瓷唐代“聯(lián)姻”
傳統(tǒng)工藝中,剪紙是剪紙,陶瓷是陶瓷,什么時候這兩種技藝搭在一起了呢?李廣寧稱,過去人們一直認(rèn)為是在南宋時期才有的這種技藝。但昨天的展品中就有一個壽州窯剪紙貼花醬釉銀錠枕打破了這種說法。
細(xì)看這個枕頭,沒什么,就是一個枕頭,但細(xì)看之后才發(fā)現(xiàn),枕頭的兩側(cè)還有壽州窯特有的鏤印花技法。
李廣寧介紹,兩側(cè)的圖案就是根據(jù)剪紙工藝來做成的,在燒制之前放置了剪紙的模板,因為旁邊放置剪紙,燒制的火候特別不好把握,很難做。
在過去,人們誤以為這種技藝是在南宋時期才有的,但當(dāng)天這個唐朝時期的“枕頭”打破了這種說法,并將這種燒制工藝出現(xiàn)的時間往前推了幾百年。
文物漂洋過海來看你
中國的陶瓷很早以前就開始外銷,在當(dāng)天的展品中,有幾個文物就是漂洋過;貋淼摹
李廣寧介紹,唐朝時期,長沙窯中燒制的部分陶瓷外銷到東南亞、中東等地,為了配合那邊的需求,記者看到這幾件陶瓷上的紋飾也頗具熱帶亞熱帶風(fēng)格,比如上面的紋飾為椰子。
據(jù)了解,這幾件寶貝是從印度尼西亞的一座沉船中打撈上來的,歷經(jīng)這么多年,這些中國造的陶瓷漂洋過海又回來了。
107件展品全來自民間
與以往省博的展覽不一樣,這次展覽的全部107件展品都來自民間收藏愛好者。
關(guān)于陶瓷的價值,省博副館長黃秀英給了一個評價:將近80件以上的展品為一級文物,這種展覽的規(guī)格是非常高的。
當(dāng)天在現(xiàn)場,除了安徽的文物收藏愛好者之外,浙江等地的文物收藏者也特地跑來一睹這些文物的“芳容”。
李廣寧告訴記者,部分文物作品從未面世,甚至在我國大型的博物館中都很難見到,安徽收藏界可是大手筆哦。而這次展出的文物,時間跨度很長,從原始陶瓷到晚清時期的陶瓷,幾乎每個時代都有,并且唐朝以前的居多。(記者 王小英/文 高博/攝)